廣交會「會場效應」持續走高,場內場外國際買手「掃貨」忙

第135屆廣交會第三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本期廣交會中,紡織、服裝、鞋類等品類展區最為熱鬧。走進服裝展區,彷彿走進了線下大賣場,各式新款服飾一應俱全,穿着潮流的採購商們使盡渾身解數「砍價」。

在廣交會的會場之外,來自各國的考察團們正在爭分奪秒,到廣州的各個專業市場考察。專業市場中各類優質的服飾,讓他們現場變身「掃貨團」,大呼「下次還來」!

場內:「粵字號」服飾企業展韌性

廣交會第三期集中展示了玩具及孕嬰童、時尚、家用紡織品、文具、健康休閑5大板塊21個展區,其中家用紡織品板塊展覽面積6.6萬平方米,展位3164個、參展企業1623家。

本屆廣交會紡織服裝館設男女裝、運動服及休閑服、童裝、內衣、服裝飾物及配件、家用紡織品、紡織原料面料等七個展區,共9273個展位。中間品即紡織原料面料展位數量達到1159個,較上屆增長5%。

在這個展區中,有不少來自廣東的服飾企業。

展館內,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庄姿妮運營總監蔡春花身穿着馬面裙,向來往的採購商們「種草」。今年,該公司帶來了讓人眼前一亮的馬面裙,吸引來自東南亞、中東、南美和非洲等地區的採購商詢盤。

蔡春花表示,許多海外華人希望採購這些具有國潮元素的服飾,他們會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礎上,根據海外市場的具體情況進行改進,「今年的海外訂單已經排到了8月份!」

在本屆廣交會上,來自東莞的毛織企業們也精心策划了展位,國歐、江越、安黎等大型貿易公司也以特裝展位的形式連續參展。其中,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工作站組織了芙發、德絨、大馬噠、傑盛等8家企業抱團參展。在展區內,這些企業帶來了石墨烯、光變、溫變紗線、生態羊絨等一系列紡織新材料。

「這些綠色、環保的面料產品,在我們國家很受歡迎。」來自中東的採購商侯賽因向記者表示,今年他們想採購一些有「涼感」的面料,許多來自廣東企業的新面料都讓他們耳目一新,他已經在一家東莞企業那裡拿了樣品,準備在下個月訪廠。

場外:國際考察團穿梭專業市場「掃貨」

除了服飾企業主動出擊尋找各種機會,廣州當地相關部門也利用廣交會期間外商集中的機會,為本地各類專業市場「引流」。

本屆廣交會期間,廣州市商務局聯合廣州市場商會,組織摸查服裝服飾、禮品裝飾品、玩具精品等行業外貿類專業市場對接需求,組織舉辦了「走市場 拓商機」活動,邀請了多個國家的駐穗商務機構和企業,深入多個專業市場參觀考察、洽談商務合作。

流花商圈是廣州的服裝批發市場集中地,最近,一個約30人的東盟考察團,來到了廣州著名的流花商圈。

「我們帶了七八家馬來西亞的企業到這兒來參觀。我們帶了做服裝行業的、做服裝相關行業的,像物流、進出口貿易的一些生意夥伴和會員,過來了解這個市場,剛才得到的反饋都非常好。」中國馬來西亞商會廣東辦事處副會長李懷智表示。

在考察途中,不少採購商變身「掃貨達人」,在現場買下了各種款式的衣服,「這些設計非常新穎,讓我們忍不住都想買回去自己穿!」

在流花服裝批發市場,一個由22名墨西哥企業代表組成的商貿團,正抓住廣交會的間隙時間走入本地商圈。飛行18個小時來到中國,誰都不願意錯過這樣難得的機會。

「在南美,我們也有便宜的服飾,但是這裡的服飾不僅價格具有競爭力,還有着比我們更高的質量和更好的設計,風格更為獨特。我已經看上了不少款式,等回國後我會再來一趟,敲定訂單。」在參觀過後,墨西哥採購商塔妮婭說道。

如今,利用每屆廣交會舉行的間隔期,帶參展商到本地的專業市場,深化與外貿企業之間的合作已成為慣例。據悉,廣交會期間,在廣州有近500場不同主體主辦的相關活動。

文|記者 孫綺曼

圖|記者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