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柔宇科技官微發佈聲明回應近期「破產」傳聞:公司未曾主動申請破產,也未進入破產程序,目前企業仍在運營中。近期傳聞源自公司離職員工個人,以期權結算糾紛名義提出的破產審查申請。公司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公司將基於客觀事實,依法依規積極穩妥處理好相關事宜。
雖說公司正面回應了破產傳聞,並表示仍在運行中,但也充分說明了公司目前運營艱難。2022年前後公司便不斷爆出「欠薪」「欠供應商錢款」等新聞,獨立董事劉姝威公開呼籲拯救柔宇引起廣泛關注。自此,柔宇的困境成為公開的話題。
2012年3月,有着天才之稱的劉自鴻從IBM辭職成立柔宇科技。當年6月完成數千萬A輪融資,次年完成B輪數千萬美元融資。此後,便一路高歌,2015年8月C輪11億元,2016年11月C+輪5億元,2017年9月D輪8億美元,2018年8月E輪金額未知,2020年5月F輪5億美元;期間還有幾次戰略融資。估值一度高達60億美元,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獨角獸之一。
產品技術上,也是頻傳振奮市場的消息。2014年8月,柔宇科技成功研發厚度僅為0.01毫米的全彩AMOLED柔性顯示屏,捲曲半徑小至1毫米,細過筆芯,並實現了與手機平台的成功對接。2015年9月發佈發佈全球可摺疊式超高清VR智能移動影院Royole-X。2015年10月率先啟動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全球首條類6代超薄彩色柔性顯示屏量產)項目。2018年6月6日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量產線在深圳正式投產,總投資達110億元。2018年10月31日發佈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 柔派。
2020年先是謀求赴美上市未果,隨後轉戰A股,不知為何卻主動撤回上市申請。隨着招股書的公布,柔宇的財務問題便被公開暴露。根據招股書信息,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6472.67萬元、1.1億元、2.3億元和1.2億元;凈利潤則為-3.6億元、-8億元、-10.7億元和-9.6億元。
可見,公司的盈利問題十分嚴峻,上市未果也消磨掉了投資人的信心,影響了後續融資。隨後,公司欠薪、拖欠供應商款項的問題便不斷爆出。根據愛企查信息,經營糾紛85條信息,被執行人22條信息,限制高消費18條信息--全部是關於劉自鴻的。柔宇科技的產品技術無疑是先進的,也被視為國內完全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方向。坊間同行業也對其技術表達過認可。
如何走到今天?究其原因,跟經營策略和產品的商業化程度低不無關係。起初,公司尋求跟業內企業合作生產公司的產品,但基於謹慎的技術保護考慮選擇了自建產線。正是這種決定加重了公司的資金鏈問題,京東方等同行投資一條類似產線的投資規模高達400億左右。柔宇科技的110億顯然不能使其在產能上更具競爭力,同時由於其工藝的複雜,產品的良率也是問題。在招股書中,公司提到「產品質量問題導致的索賠風險」,由於由於公司產品生產工藝複雜,產品質量可能受到原材料採購、生產質量控制、設施設備故障、人為失誤等各項因素的影響,進而導致產品質量問題的發生,可能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雖然公司採取了較為嚴格的驗收措施,但是仍然難以避免其中部分產品存在質量缺陷。另外,產能一直未得到充分釋放。
彼時柔性屏還是市場的寵兒,三星、華為、蘋果等手機巨頭相繼推出相應的手機產品,如果能迅速搭上這趟車或許能解決營收緊張的問題。但鮮有類似傳聞,公司反而在2018年推出自研手機,並喊出「定義智能手機的下一個十年」。手機市場要從0-1的開拓,加重了不菲的研發投入,都在透支已經不堪重負的資金鏈和未來的信譽。
柔宇科技走向今天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於目前柔宇科技已經面臨嚴重的財務危機和運營困境,其是否能夠成功走出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不過正如柔宇公眾號的簡介:我們不預測未來,我們創造未來。希望柔宇能再次創造自己的未來,也希望每家身處低谷的科技公司都能再次創造自己的未來。
免責聲明:信息來源於網絡公開信息、招股說明書、愛企查等,僅供免費交流,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