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近些年,我國一直都在大量拋售美債。從持有美債最高時的1.3萬億美元,一路拋售到只剩下7781億美元。
目前,持有美債最多的國家是日本,共計持有美債10760億美元,中國依舊是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海外債主。
不過,自去年4月以來中國已經連續7個月減持美債後,中國突然增持了124億美債,打破了連續減持紀錄,這又是怎麼回事?有網友不禁問道:難道還給美國人借錢?
01 中國增持美債
1月20日,美國財政部公布了最新的數據(存在2個月的延遲),在2023年11月,中國增持了124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持倉升至7820億美元。
有人可能要問了,為何美國公布數據會存在延後?
因為美國財政部是每月20號左右,公布兩個月前的全球海外經濟體持有美債餘額數據。
如此看來,1月20日公布的中國增持數據,就是截至2023年11月30日持倉數據,12月份的數據就要等到今年2月份才會公布。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在連續7個月減持美債後,展開了首次加倉,目前持倉7820億美元,仍然是美國第二大海外債主。
而且,不僅僅是中國加倉了美債,甚至日本、英國也增持了美債。其中,日本2023年11月增持293億美元美國國債,持倉規模達到11275億美元,為美國第一大海外債主。
英國在11月增持232億美元美國國債,目前持倉規模已經增至7162億美元,為美國第三大海外債主。
由此可見,在11月份,日本、中國、英國等美債海外持有國合計增持了649億美元美債,這也是近八個月以來首次增持。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從前十大海外持有美債國來看,11月份,除開曼群島減持了47億美債以外,其他9個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倉,其中加拿大增持規模最多,達到了396億美元。
總計算下來,截至當月,全球各國總共增持美債高達2400多億美元,持有美債總額上升至7.8萬億美元。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作為一直減持美債主力的我們,突然罕見地出現了增持美債,而且是結束了連續七個月的減持,讓很多人費解。
尤其是在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加速推進的時刻,為何突然增持美債呢?中國增持美債的背後又有哪些考量呢?
其實,對於日本和英國的增持,還是能夠理解的。畢竟在美國現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英國和日本都作為美國最主要的同盟,增持美債,幫美國渡過難關是非常需要的。
而我們則不同,畢竟中美之間的對抗還在繼續,美國對中國的關稅還沒有取消,科技的封鎖還在加碼,現在中國為什麼又突然給美國人借錢呢?
其實主要還是因為,美國此次公布的相關數據由於延遲原因,一方面,如同咱們上面講到的,此次公布的是去年11月份的數據,並不是現在的。
另一方面,當月,美聯儲降息的預期不斷增強,美元指數下跌,股市上漲,美債收益率出現了大幅下降,而美債收益率和美債價格成反比關係。
所以,當時美債價格大漲,導致各國持有的美債「膨脹」,出現一定的「被動增持」等情況。
啥是被動增持?
咱們以股民炒股為例,假如你買了一萬股某股票,市值10萬元,
第二天股價上漲,市值上升到11萬元,就等於漲了1萬元,這一萬就屬於「被動增持」。也就是你啥都沒幹,股價漲上去了,讓你手中的財富增加了1萬元。
所以,單從這個就不難理解,11月美債價格大漲後,各國手中的美債「水漲船高」,美債市值也有所上升。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截至去年11月,中國持有長期美債高達7700億美元左右,而短期美債不足80億美元。這意味着中國主要持有的是長期美債。
當月美國長期美債收益率大跌,導致美債價格大漲。於是,在主動增持的同時,伴隨着美債價格上漲,也帶來了「被動增持」。
而且一直以來,我們減持美債並也不是大額拋售,基本上都是屬於到期美債不再續買的情況,所以無論是減持還是增持我們都看到,我們的節奏一向是比較穩妥的。
而且,如果拿中國此次增持的美債數量和日本以及英國的進行比較,就會發現,我們的份額是非常小的。
再加上,對於現在的全球格局來說,我們真的希望美國瞬間倒塌嗎?美國的瞬間倒塌真的對我們有利嗎?
中國要再次救美國?
其實,如果說過去救美國就是救中國,那現在更多地可以說,救美國不過是為了防止美元體系坍塌得太快,從而影響到我們的發展罷了。
如此來看,今天我們無論是減持還是增持美債,其實更多的是為了維持一個較為穩定的國際環境,都是各國出於對自身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要考慮。
所以,於我們來說,短期內增持與減持並沒有太大意義,長期的趨勢更加值得審視,但從總體上來看,各國持有美債規模是在不斷下降的。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隨着美債規模的不斷攀升,為避免風險,近年已經有很多國家更多考慮增持黃金配置,以此來替代美債。
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央行購買黃金規模高達1037噸。其中,我國連續13個月增持黃金,成為了去年全球最大的黃金買家。
萬子嫿說:文章的每個字,都是我用心敲出來的,點個「在看」,讓我知道,你們也在為人生「拼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