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力推進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

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是中國各省區與東盟國家共同建設的國際商貿物流通道。該通道以西部各省區為重要交通樞紐,向南延伸,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多種運輸方式,通達全球各地。

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據統計,去年共建通道的13個省區市與東盟十國貿易額超過1300億美元,比2017年通道開通之初增長73.3%。這一數字已連續三年突破1000億美元。

海港碼頭

成都國際鐵路港始發至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鐵海聯運班列運行平穩,發運量持續增長。據中國鐵路成都集團成都北站調度車間主任黃軍介紹,川桂鐵海聯運班列從成都始發,經廣西欽州港出口至東盟國家,與傳統江海運輸相比,運輸時間縮短一半以上。

為了打造更好的互聯互通,更多的變化正在發生。成都至昆明的新鐵路線於2022年底開通。該鐵路與瀾滄江-湄公河快運國際貨運專線一起,將成都至老撾首都萬象的行程縮短為兩天零17個小時。

今年7月,瀾滄江-湄公河-四川班列開通。該班列始發於泰國羅勇府,經中老鐵路從萬象開往成都國際鐵路港。隨後通過中歐班列前往歐洲匈牙利布達佩斯。該服務連接了中老鐵路和中歐班列,將物流中轉時間縮短至至少15天。

截至今年10月,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已在國內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9個城市建立了139個物流站點,通達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的480個港口。今年前三季度,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共運輸20英尺標準箱貨物63.3萬個,同比增長14%。

「除了鐵海聯運外,鐵公、江鐵海、公海、空運等其他運輸方式也在快速發展。」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運行協調中心物流總監劉偉說。劉表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各省區市正在共同推動運輸方式深度融合,建立面向亞歐國家和地區的高效多式聯運體系。

隨着硬件設施日趨先進,物流運作和服務保障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貴州雲南兩省正在結合本地實際,在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中落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規則。重慶全面推行鐵路快速通關模式,創新外貿新業態。

更令人欣喜的是,這段文字如今得到了數字化發展的賦能。共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各省區市通過搭建數字化信息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便捷的網上服務。

例如,寧夏回族自治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推出19大類781項服務,38類進出口監管證件可通過「單一窗口」辦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正在推動5G、新型基礎設施和交通基礎設施融合,增強信息平台共享能力,促進交通資源集約高效開發。

2022年,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開通78條航線,將老撾大米、泰國榴槤運往中國和歐洲,將貴州辣椒醬等中國西部特產運往海外。憑藉汽車、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去年重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達到3331.4億元人民幣(468.1億美元)。全市已吸引世界500強企業319家。中國企業與老撾合作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與柬埔寨探討建設運輸、貿易、生產一體化香蕉供應鏈。這些生動的事例展示了陸海新通道如何助力產業發展

劉表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已成為促進雙循環暢通的重要紐帶。劉補充道,它帶動了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連接了中國西部與東南亞和歐洲市場,這將有助於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