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嬰幼兒配方奶粉新國標正式開始實施,乳企從奶粉價格競爭轉向了品質與配方上的競爭,其中,近年來多家乳企將關注焦點放在了HMO(母乳低聚糖)上,並在科研、生產方面提前展開布局。10月7日,國家衛健委發佈公告,兩種HMO正式獲批可用於國內奶粉產品,或將引起國產奶粉配方的新一輪升級,導致國內奶粉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
HMO正式在國內獲批應用
據了解,HMO是母乳中天然存在的一類營養物質,也是母乳中含量第三的固體成分。《母乳低聚糖(HMOs)的科學共識》提到,臨床研究表明,添加HMO能夠提高嬰幼兒腸道中雙歧桿菌的比例,降低大腸桿菌、消化鏈球菌和產毒艱難梭菌的比例,攝入含有 HMO的食品的嬰幼兒的腸道菌群構成與母乳餵養更為相似;同時,攝入 HMO 還具有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和中耳炎的患病率,減少退燒藥和抗生素藥物使用以及腸道疾病發生的作用。
然而,目前嬰幼兒配方奶粉多以牛、羊乳為基料,而牛羊乳中低聚糖的含量僅為母乳中的 1%~10%,因此,HMO的發現、製造與應用對於改善嬰幼兒健康和營養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從安全性上來講,HMO已在 100 余個國家和地區批准和/或上市,主要應用於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等食品中,已批准使用的 HMO主要採用微生物發酵法製備,發酵法生產的HMO與母乳中天然存在的HMO在結構上完全一致,對其用於嬰幼兒配方食品的安全性開展的相關動物毒理實驗和臨床人群試驗也證實 HMO是安全的。
10月7日,2種HMO終於在國內獲批使用,國家衛健委發佈的公告顯示,2´FL(2´-岩藻糖基乳糖)和LNnT(乳糖-N-新四糖)正式獲批成為食品營養強化劑,可應用於嬰幼兒配方奶粉、調製乳粉(兒童用),以及特殊醫學嬰兒食品。
乳企提前布局搶佔先機
實際上,在HMO正式在國內獲批使用前,國內多家乳企已經展開了對HMO的研究工作。
其中,飛鶴乳業發現,儘管此前已經有國家批准HMO用於食品添加,但是國內外尚無HMO的檢測方法標準,因此,飛鶴聯合其他科研機構,牽頭制定並發佈了《嬰幼兒配方乳粉中7種母乳低聚糖含量的測定-液相色譜質譜法》團體標準,填補了HMO在配方食品中檢測方法的空缺,此外,飛鶴還開發出了HMO標準物質,並針對HMO的應用建立了活性組合物、蛋白、脂類等多領域共計十多個專利布局。
而蒙牛乳業早在在2016年就聯合美國UC DAVIS、北大醫學部、中科院化學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科研院所針對中國母乳中HMO構成展開了相關隊列研究,比較中外母乳差異,解析中國母乳HMO組成特徵,此外,還針對HMO改善嬰幼兒健康(腸道健康、腦發育)、成人腸道、免疫以及改善老年認知等功效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研究及專利布局。
另外,蒙牛乳業還參與了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的《母乳低聚糖(HMOs)的科學共識》起草過程,並提供了技術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HMO產業化技術始終掌握在歐美巨頭的手裡,蒙牛乳業則依託科研成果,突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對HMO的產業化,本次獲批使用的2´FL即由蒙牛乳業自主研發。
而在產品端,國內乳企也開始搶佔先機。飛鶴乳業率先將HMO應用到奶粉中,推出首款HMO奶粉——星飛帆卓睿4段;君樂寶乳業則幾乎在同一時間宣布推出添加HMO成分的小小魯班「詮維愛未來」奶粉。
分析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銷售額進一步下滑,數據顯示,嬰幼兒配方牛奶粉及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分別同比下滑14.0%及14.7%,因此乳企亟需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加之國內消費者對於HMO的認知仍不充分,因此HMO在國內市場獲批後,部分乳企已開始搶佔市場先機,未來行業或將迎來一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配方變更潮,將HMO配方作為新賣點,以實現差異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