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淺顯的例子,說明市場經濟是財富分配的最合理方式

原創:一劍

很多沒有學習過經濟學理論的人,不理解市場經濟的作用,不懂得市場規則在分配財富的時候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們主觀地認為,市場會造就分配不公,應該人為地進行計劃和干預,甚至只能交由ZF來對財富進行分配。

實際上,市場經濟無論是在資源配置還是財富分配上,相比於任何人為的分配和計劃,都具有天然的優勢,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合理的方式。

理論太深奧,我列舉一個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個人的收入或工資到底分配多少才算最合理?

假如創造一件商品,需要7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分別由一個人完成。

(1、2、3、4、5、6、7,我們用數字來代表完成每個步驟的人。)

最終,這個商品賣了70塊。

如圖:

那麼問題來了。

7個人,創造了70塊錢的財富,這70塊應該怎麼分?

按每個人創造的價值來分嗎?

可是,每個人到底創造了多少價值?

你很難衡量,可能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應該多得。

那按照最簡單的辦法,平均分配吧?

7個人,每個人分10塊錢。

這個時候,就有人不答應了。

2(第2個步驟的人)跳出來說:我的工藝非常複雜,我每天干18個小時,特別辛苦, 應該給我分15塊!

那應不應該給他分15塊呢?

這就看其他6個人答不答應了。

其他6個人一合計,不行,給他分15,我們分到的就少了!憑什麼?我也很辛苦啊!

那怎麼辦呢?有沒有其他人,也能幹2的這件事?

這6個人跑到市場上,吼了一嗓子:10塊錢!有誰能做這件事

這時,馬上有個叫2.1的人跳出來說:我願意干我願意干

於是,原來的2就被踢出了。

每個人還是分到10塊錢。

這個時候,2着急了:還是我來吧,還是我來吧!我不要15了,我也不要10塊了,我只要8塊!

其他6個人說,行啊,那你回來吧。

2回來之後,分8塊錢,而其他6個人,每個人分10.33塊。

所以你看,2這個人,雖然很勤勞很辛苦,雖然他覺得自己應該多分,但他能分到手的錢不會超過10塊。

那麼,按照平均分配的辦法,有誰分少了呢?

假如,1、2、3、4、5、6、7中,1、2、3、5、6、7都有可以替代他們的人。

只有4不可替代。

這個時候,4跳出來說,10塊錢太少了,我要20塊!

其他6個人很生氣:2要15塊我們都沒同意,憑什麼給你20!我們找個人把你幹掉!

於是,這6個人跑到市場上,吼了一嗓子:10塊錢!有誰能做這件事?

……

沒人理。

這6個人有點懵,他們咬咬牙,又吼了一嗓子:15塊錢!有誰能做這件事?

……

還是沒人理。

這6個人驚呆了,內心在滴血,心一橫,又吼了一嗓子:20塊錢!有誰能做這件事?

……

吼破嗓子,依然沒人理。

最後,他們悻悻而歸。

算了,就給他20吧。

給他20,我們6個人每人能分8.33,總比沒有強。

4拿到了20塊,很高興。心想,原來還能這麼干啊!那我再多要點,我要40行不行?

其他6個人昏過去。給他40,我們每個人只能分5塊了。

可是,市場上又找不到可以替代他的人。

算了,5塊就5塊吧,反正在其他地方幹活也是5塊。

6個人雖然咬牙切齒,但最終還是接受了。

4嘗到了甜頭,馬上再次要價:那我要50行不行?

其他6個人一聽,馬上跳起來一拍桌子,散夥

為什麼?

給4分50塊,其他6個人每人就只能拿3.33塊,那他們還不如去別的地方幹活呢,還能拿5塊。

10塊到40塊之間,4要多少都行。

這就是他的合理價值。

例子結束,這是劉潤老師在解釋稀缺性時舉的一個例子,我借用來說明市場對於分配的作用。

看懂了沒有?誰能拿多少錢,是由其他人共同決定的,這就是市場規則。

什麼按勞分配、按資分配,都是空洞的廢話。

沒有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ZF有能力把每個人的所得分配得讓所有人都心安理得、毫無怨言,因為無人能夠計算出每個人真正應該獲取的收入。

不是因為個人和ZF不夠努力、認真、負責,是他沒有這個能力,這件事必須由市場系統來決定,沒有市場規則,任何分配都會不合理。

就算分配者能做到公正、公平,他也不可能知道每個人應得的合理收入是多少。

正如相馬一樣,相出來的馬總是有偏差。哪匹馬厲害,放到賽道上跑一跑就知道,不需要人去判斷。

人力對一件工作的分配尚且做不到最優解,更何況這種分配行為每分每秒、大大小小都在各個地方出現。

但凡靠人力主觀分配的結果,都會產生大量的不公、糾紛和爭議。想依靠ZF來實現分配的平等公正,無異於痴人做夢。

所以,不要再去信奉什麼計劃,離開了市場,上帝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