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才融合 裂變發展—宜賓市南溪區「三式化解法」紓困產業活力不足

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着眼高質量建設「人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目標,積極探索實踐產業活力難題「三式化解法」 紓困產業活力不足,激發產業人才創新活力,賦能產業發展新動能。

南溪區糧油現代農業園區

南溪區「人產城」高質量融合發展的「三式化解法」是:

其一,「鳳蝶兼顧」化解產業人才流動配置不足。旨在聚焦主導產業,精準施策,既注重引進高層次「鳳才」,又注重吸納基礎性「蝶才」,促進人才結構合理流動配置。其中,一是錨定產業人才市場需求。深挖企業發展用工需求,以人力資源集團服務產業發展為主陣地,整合就業服務中心、農民工服務中心等多方資源,與南職校、金盾保安等在公司股權、職業技術培訓等方面深度鏈接,為企業發展提供專業化、市場化人才服務。同時,建立就業人員儲備信息庫,儲備返南畢業生、村級產業能手、致富專家等鄉賢人才2000餘名,回引665名優秀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實現產業人才市場供需對接匹配全鏈條,解決市場「用工荒」及「就業難」等問題。二是加大產業人才投入力度。結合教育、醫藥及醫療器械等主導產業用人需求,由財政按比例承擔招引成本,組織需求單位「點對點」前往各高校專場招聘,為高校大學生提供提供各類專業崗位17000餘個,招引技術技能、碩士、高層次及海外人才1000餘名,幫助6344名基礎性人才實現家門口就業。三是發揮產業人才政策激勵作用。率先出台《促進產業工人就業創業二十條》,完善產業人才創業扶持政策體系,提升技能型人才政策吸引力,吸納就業創業產業工人3000餘人,並從待遇保障、職稱晉陞等關鍵構建人才分類評價體系,助推「以人興產」。

南溪區委書記劉剛(右二)調研鄉村振興專家指導人才情況

其二,「共建共育」化解產業人才成長渠道不足。探索「高校+企業+基地」人才聯合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課程設置、職業能力培訓等方面共同參與,借勢借力培育「興南人才」。一是深化校地共育。依託宜賓職業技術學院豐富人才資源,用好冬水田研究院、宜賓燃面學院、國家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等資源優勢,深化新興產業人才培養、創業就業培訓、產教融合發展等合作,培育技術研發和實用人才,為白酒、動力電池等重點產業項目輸送技能人才200餘名。同時,與凱翼汽車、五糧液德康等企業共建「訂單班」,促成256名職校畢業生創業就業。二是搭建平台合育。重點依託「一區、兩園、四基地」,與宜賓學院共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西南分院,全力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創新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探索「飛行博士」、「周末專家」模式,並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研究生等開展項目合作、技術指導,借智借力培育產業人才,推動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產業集群化。三是雙向奔赴培育。圍繞農業重點產業項目,創新「外派到點」及「引培到區」模式,開展特色產業培訓班,邀請專家教授、技術骨幹深入基層一線送培訓;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到發展前沿、產業高地、典型示範點參觀學習,形成人才素質提升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匹配的「成長鏈」,並建成川南首個小龍蝦良種繁殖基地,帶領全區4000多戶小龍蝦養殖戶增收致富。

川南首個早蝦良種繁育基地

其三,「人盡其才」化解產業人才創新動能不足。一是「以績為尺」激活力。通過「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頭雁效應」激發「群雁活力」、《「人才興南」計劃若干措施》及創新經營貢獻獎、科研成果轉化獎等人才評價體系,全麵塑造優秀企業家、創新創業標兵與名匠名師203名,推動51項科技成果實現轉化應用,150家企業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人才在高質量發展中「盡其才、竭其力」。二是「揭榜挂帥」出新招。圍繞「人產城」建設需要「掛榜出題」,邀請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心鎮片區人才工作站「揭榜破題」,促成與輕化工大學、電子科大等7所高校達成13項合作,與江南大學共建白酒產業研究院,協助白酒企業完善產業鏈建設。全年累計投入科技研發費用1.55億元,技術合同交易額超1億元,實現「項目共建、資源共享、人才共用」。三是「農科融合」結碩果。創新「農科院+國企+集體經濟」的農科融合發展模式,與市農科院共建農業科技服務公司,建成農業科技示範基地13個,大力推廣「菜—稻—菜」水旱輪作、玉米(高粱)大豆帶狀複合種植、糧經輪作等種植模式,加快推進10萬畝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動五糧液、溯源農業、孝善坊等發展訂單農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集體公司、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44戶,村集體經濟收益村均超8萬元,實現產業增值環節留在農村、增值收益留給農民。劉芳 張夢茸)

南溪區長江村蔬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