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漂移的績差生!泰信基金總經理突然離職背後

文|楊帆 出品|天下財道


你知道什麼叫基金的「風格漂移」嗎?今天我們來看一個典型案例。

根據剛剛披露不久的基金中期報告,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泰信基金)旗下的泰信現代服務業混合基金(290014),就是犯了這樣的毛病。

風格漂移是小事嗎?不是!它往往影響公司業績,更影響投資者信心。

公開數據顯示,已經成立20年的泰信基金,權益類產品規模尚不足50億,而且業績普遍欠佳。

泰信基金到底怎麼了?


風格漂移的苦果

所謂基金投資風格漂移,通俗地說就是,基金為了追求短期業績,甘於冒險,跟熱點、炒概念,造成持倉股與投資目標發生明顯偏差,給信任基金合約的持有人造成了額外損失。

下面就來看看泰信現代服務業基金的表現。

在其基金招募說明書中這樣約定:「充分把握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現代服務業呈現出的投資機會,通過行業配置和精選個股,分享中國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現代服務業的崛起所孕育的投資機遇。」

資料來源:基金招募說明書

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一致,招募說明書中還特意對「現代服務業」做了具體界定。

即「主要是以金融保險業、信息傳輸和計算機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研技術服務、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房地產業及居民社區服務業等為代表。」

資料來源:基金招募說明書

那麼,這隻基金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根據基金2023年中期報告,截至6月30日,其具體持股是這樣的:

資料來源:2023年中期報告

按照行業分類來看,是這樣的:

資料來源:2023年中期報告

也就是說,90%以上的持股屬於製造業和採礦業,幾乎連金融保險、商業、信息傳輸、計算機軟件、文體娛樂等「現代服務業」的影子都沒有。

那麼,風格如此漂移,究竟給基民帶來了多少回報呢?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截至9月8日,該基金近1月虧損超15%,同類排名3889|3925;今年來虧損近31%,同類排名3490|3528;拉長時間來看,業績更慘,近2年虧損超49%,同類排名2170|2262。

換句話說,從短中和長期來看,該基金業績均處於墊底行列。

資料來源:天天基金網

基民們忍無可忍,在基金吧里如此吐槽:

更嚴重的是,基金風格漂移不僅可能導致風險失控,而且也違反了基金招募說明書的約定。

因此,監管層對此類問題一直也是十分重視的。2022年5月,證監會就發佈了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16條意見。

意見指出,基金公司要提升投研核心能力,採取有效監管措施限制「風格漂移」等博取短線交易收益的行為。


爬不動的老公司

事實上,上述基金糟糕的業績表現,在泰信基金旗下的產品中並非個案。

數據顯示,截至9月8日,泰信基金旗下48隻基金(含A、C,下同)中,有24隻今年以來收益為負值;可統計近兩年收益的基金有28隻,收益為負值的有18隻,且其中有8隻虧損超過40%。

也就是說,以兩年左右周期統計,泰信基金超過64%的產品都虧損。其中虧損最嚴重的甚至還不是泰信現代服務業基金,而是泰信發展主題混合基金(290008),其近2年虧損超過52%,同類排名2228|2262。

如果泰信基金是一家新公司,似乎上述現象還好理解一點。比如,新司機開車「漂移」到對向車道,因為「手潮」或者緊張,一時搞錯了。

但實際上,泰信基金真正算得上一家老公司了。

公開資料顯示,泰信基金成立於2003年5月,是獲准籌建的第一家以信託公司為主發起人的基金公司。

但是,20年過去,泰信基金怎麼樣呢?

看上去,其總規模似乎也還可以。截至2023年6月底,泰信基金總規模總算超過500億元關口,但仔細打量,其中權益類產品規模只有不足50億元。

就算以總規模對比,與泰信基金同年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中,有多家規模已躋身千億梯隊,例如海富通基金、華寶基金、景順長城基金、興證全球基金、長信基金等等。

更何況,泰信基金規模增長主要來自固收類基金,尤其是貨幣型基金產品。

截至今年6月底,泰信基金旗下貨幣型基金規模為367億元,占其總規模的71%。

其權益類產品,尤其股票型基金,像是坐滑梯,其規模走勢圖則是這樣的:

資料來源:天天基金網

截至目前,泰信基金旗下僅存一隻股票型基金——泰信中證200,且其今年二季度末的管理規模僅為0.05億元。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上述現象發生呢?


錯過兩輪大牛市

泰信基金2003年成立之初有三家股東,分別是山東國際信託、江蘇投資公司和青島國信實業公司,出資額分別為9000萬元、6000萬元、5000萬元。

從股東們掌控的資源來看,與其他基金公司股東背景或為證券公司、或為銀行相比,談不上具有什麼優勢。

反映到基金規模上,一直到2020年一季度,泰信基金管理規模尚不足33億元。

顯然,泰信基金「完美」錯過了2007年、2015年兩輪大牛市帶來的絕佳發展機遇。

2020年4月,高宇作為泰信基金第三任總經理走馬上任。

他的到來,終於給泰信基金帶來了變化。

2020年末,泰信基金管理規模就達到了128億元,2021年末突破了300億元,2022年三季度末站上了400億元。

有點「換手如換刀」的意思。

高宇在去年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中小公司想要破局,在發展初期就需要規劃一條差異化的發展路線,在某些特定領域形成一定的比較優勢。

發展初期?對2003年成立的泰信基金而言,哪個階段算它的初期呢?這話是說給誰聽的呢?

有些出人意外的是,就在今年8月23日,泰信基金突然宣布,高宇因個人原因離任,由董事長李高峰代任總經理。

資料來源:泰信基金公告

李高峰曾經表示過,未來投研團隊短期發展目標是擴充研究隊伍,將研究人員和投資人員配比從目前的1:1提升至3:1。在投研人員的擴展上,不僅會在細分行業研究方向上繼續深挖,為基金經理提供更多的研究支持,最終呈現出既具有收益優勢,且能有效控制波動和回撤的長跑產品。

聽上去,好像要在權益類基金方面補補短板了。欲知泰信基金後事如何,請繼續關注《天下財道》的相關報道。

- END -

免責聲明:文章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