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 |「老油城」的產業之變

每一個資源型城市,頭上都懸着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旦資源耗盡,或賴以生存的行業沒落,城市的發展便會陷入極度危險之中。山東東營作為勝利油田駐地,因油而生、因油而興,如何擺脫資源型城市發展的老路?轉型成為必然。

事實上,轉方式調結構多年來一直伴隨着東營的發展,近年來,更是加快了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及產業布局的優化調整,趟出了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新路子,而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從「0」到「1」到「鏈」到「集群」發展的例子便是最生動的證明。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八路以東,10年前還是一片蘆葦蒼蒼、荒灘茫茫的鹽鹼之地。如今,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佔地18000畝的新材料產業園氣勢恢宏,處處涌動着澎湃的發展動能。

從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

到欣欣向榮的產業園區

「蝶變」背後

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

功不可沒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一句話生動道出了我國稀土資源的重要地位。作為一種可以與石油媲美的戰略資源,稀土的應用可謂無處不在,從手機屏幕、數碼相機到導彈雷達潛艇,它已被廣泛應用於農業、工業、軍事等多領域,成為新材料製造和新技術開發的關鍵性資源,被稱為「萬能之土」。

「近10年來,在汽車尾氣催化技術上,我們已經接近了發達國家的水平,佔領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在汽油車尾氣催化上,我國有20%到30%的市場份額,但柴油車尾氣催化上,份額基本趨近於零,這對我們提出了很高的挑戰。要打好『藍天保衛戰』,實現中國的『碳達峰』『碳中和』,國家對稀土催化在柴油車上的應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尾氣催化的材料必須更新換代。」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干勇在談到成立研究院的初衷時說。

為攻克我國自主汽車催化產業存在的短板技術、卡脖子技術、空白技術,保障汽車產業鏈安全,2018年,干勇院士會同科技部、工信部和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啟動了「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籌建工作」;2019年8月,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落地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2019年12月,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研發與產業孵化基地奠基開工,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大數據基地交付使用;2021年3月,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研發與產業孵化基地建成。自此,一條「點土成金」的神奇之路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啟。


國家級研究院緣何落地東營?

「研究院選擇東營是有遠見的。」天津大學教授、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院長沈美慶認為,「美麗的東營有着良好的產業基礎,從科技創新到產業應用有着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目前從催化劑、配方、載體、塗覆一直到封裝基本實現產業鏈閉環。此外東營還有很好的營商環境,市委市政府以及開發區都給予了很好的支撐條件,這些都是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所需要的。」

據了解,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實行「大學+行業龍頭+學術團隊+政府」的新型運營模式,與其他研究院不同的是,他們只選取每個行業的龍頭企業作為股東加入,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同時,融合產業鏈的上下游,力爭讓企業從國內第一變成國際第一。「我們立足於國家戰略發展需要和頂層設計指向,『自上而下』組建機構,單就這一點而言我們就獨具特色。」沈美慶說。

研究院堅持「邊建設、邊發展」,自成立以來實現了三大突破:一是突破了柴油機後處理脫硝催化劑國際專利壁壘,為柴油機後處理催化劑國產替代贏得發展空間;二是填補了後處理系統數字化仿真設計國內空白,縮短匹配標定周期50%以上,為後處理催化劑國產替代贏得發展時間;同時,協助濰柴動力實現天然氣發動機後處理催化劑貴金屬減量70%,年節約採購成本30億元,發揮了「保障國家戰略、引領行業發展」的作用,奠定了稀土催化研究院的行業核心地位。


百花相爭艷,新貌看今時

自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落地以來,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稀土催化產業已今非昔比:全系列高性能蜂窩載體項目、鈰基儲氧材料項目、系列高性能催化劑塗層材料項目、機動車尾氣凈化催化劑塗敷項目、高性能氧化鋁纖維項目、非膨脹催化器封裝襯墊項目......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讓人看到了稀土催化產業以「一院一園一鏈一高地」構建起的協同發展態勢。也正因有了研究院的龍頭引領,國瓷、東珩、貴研等總投資55億元的9個項目相繼落地,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高端功能陶瓷、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纖維、先進複合材料、銅基新材料5大產業鏈條,架構起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迸發出澎湃活力。2021年全區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130億元,增長30%。

「老枝」發「新芽」,「新葉」俏枝頭,見證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發展巨變的不僅有如火如荼的新材料產業,短短几年,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業態新領域的「產業森林」已蔚為可觀:

波鴻軌交第一片毛坯輪成功下線、潤馬光能由「製造」實現「智造」,有色金屬、石油鑽采設備、交通裝備等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高端裝備產業「重器迭出」;獲批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全面融入大飛機研製和北斗導航系統兩大國家戰略,航空航天產業乘風而上;天能重工、金雷科技、中船海裝等一批海上風電「巨頭」搶灘登陸,東營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園開工建設,海上風電產業風生水起....如今的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如同破繭一樣,傳統產業重生,新興產業蝶變,昔日「老油城」煥發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