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數據顯示,中國近幾年的芯片進口額都維持在3500億美元-4000億美元,而最大的受益方就是美芯片企業。但令人不解的是,乙方要「斷供」甲方。在過去兩三年里,老美對中企進行了芯片封鎖,限制芯片製造設備的採購,阻止芯片被代工,甚至修改了芯片規則。
在老美的重拳之下,中企也徹底被「打」醒了。以前,中國科技企業還渾渾噩噩,天真的以為,造不如買。但現實卻給國內科技企業好好地上了一課,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何況要依靠海外企業。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言,核心技術買不來,唯有寄希望於自主研發。
被「卡脖」後,中國科技企業終於有了危機意識,不再坐以待斃。不少科技企業也加入到自研芯片的隊伍之中,為了「2025年芯片自給率超過70%」的共同目標,國內科技企業都在默默努力。
回顧2022年過去的8個月,中國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根據數據來看,過去8個月,中國芯片進口總量為3695.3億顆,而去年同期,中國芯片進口總量達到了4260億顆,8個月減少了超545億顆。毫無疑問,這對於中國芯片產業來講,是一個可喜的好成績。但對於美芯片市場來講,只能悲從中來,損失慘重。
中國芯片進口量減少,這就意味着美企對中國市場的芯片出貨量減少,直接影響了美芯片企業的營收狀況。據美芯片巨頭高通透露,美對中國芯片產業的打壓對高通造成了巨大影響,高通正在失去80億美元的中國市場。很顯然,高通已經坐不住了!
其實,在美修改了芯片禁令後,高通為了緩和與國內合作夥伴的關係,穩住中國市場,不止一次的為中國說話,甚至警告老美,對中國芯片企業「卡脖」是愚蠢的行為,對扶持本土芯片企業沒有任何幫助。
最近,高通也有了一些新的動作,高通不僅和和中國國家地理聯合,還將「手」伸到了智能穿戴和汽車領域。全新VR一體機-PICO4系列就搭載了驍龍XR2處理器,且全新一代理想ONE——L8則搭載了第三代驍龍座艙平台。
進入2022年後,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遇到「寒氣」,上游的芯片供應商也受到了影響。高通也意識到不能太依賴移動芯片市場,所以開始了多元化發展,在智能穿戴設備、智能汽車領域也有了新的布局。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穩住中國市場。
總的來說,美修改芯片禁令對中企來說,喜憂參半。芯片短板的「遮羞布」被扯掉,那麼就沒有任何借口了,只能埋頭苦幹,加強自主研發。但從長遠來看,這也是中國芯發展的必經之路,早點開始或許是件好事!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