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再保險:中國為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保費總額0.7萬億美元,全球佔比超10%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謝瑋) 7月13日,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發佈的最新一期Sigma報告世界保險業預測,全球保險市場將在2022年和2023年強勁增長,全球名義保費總額將於今年年底首次突破7萬億美元。

但是全球經濟的急劇放緩疊加數十年以來最高的通脹率,將拖累保費增長,預計未來兩年的年均實際增長率低1.2%的趨勢水平。理賠成本上升將導致費率進一步上漲,從而有助於改善承保盈利能力,並推動 2023 年保費增長。此外,隨着時間的推移,利率上升所帶來更高的投資收益率將利好行業盈利前景。

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Jerome Haegeli)博士指出:「即使全球經濟面臨嚴峻挑戰, 保險業仍是一個充滿活力、具有韌性和持續增長的行業——全球保費達到 7 萬億美元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然而,任何時期都面臨挑戰,保險業近期需要密切關注通脹。隨着世界生產生活成本變得更加昂貴,各類事故和自然災害的損失也越來越高,這也將推升理賠成本。與此同時,隨着各國央行採取行動對抗通脹,更高的利率將有助於提升保險公司的中期盈利前景,這也是全球經濟形勢下的一線曙光。」

報告預測 2022 年全球保費總額名義值將強勁增長6.1% ,並將首次突破7萬億美元。這得益於就業和收入的穩定增長、財產及意外險費率的提高,以及對身故和健康風險意識的增強。在此情況下,全球保費將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爆發時高出 17%,反映了保險市場在全球大流行病期間具有韌性。

報告認為,當前的高通脹環境將拖累保費的實際增速,並推高非壽險的理賠成本。經濟通脹對房地產和汽車等行業產生的盈利壓力上升最快,因為這些行業的供應短缺導致價格上漲 程度高於整體通脹。高工資和醫療保健費用通脹推高了意外險和醫療險的理賠成本。

報告還指出,理賠成本上升將拉長費率走強周期,從而恢復承保盈利能力並推動 2023 年保費增長。因此,保險行業將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體現出韌性,並在2023年恢復實際增長

報告預計2022 年非壽險保費名義值增長 7.1%,到今年年底全球非壽險保費將達到 4.1萬億美元。考慮到通貨膨脹,這將相當於 0.8% 的實際增長。2023 年非壽險保費預計將實際 增長2.2%主要受益於費率的持續上漲。預計商業保費的增速將高於個人險種保費。

報告預計2022年壽險保費名義值增長4.8% ,到今年年底全球壽險保費將達到 3.1萬億美元。 但經通脹調整後,2022年壽險保費實際增速將收縮0.2%,到2023年將恢復正增長。這主要得益於疫情後風險意識的提高,以及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對保障型產品的需求上升。此外,雖然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理賠仍將影響 2022年全年表現,但理賠規模有 望減少,從而促使壽險盈利能力改善。

報告對世界保險市場進行排名發現,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市場,2021 年保費總額為 2.7 萬億美元。2021年美國保費總額名義值增長 8.1%。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保險市場,保費總額超過0.7萬億美元,佔全球保費總額的10.1%。

報告稱,今年上半年以來,受國際形勢、新冠肺炎疫情等國內外因素影響,中國在堅持疫情防控的原則下,積極穩就業、促增長,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作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的穩健增長有望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社會韌性。

報告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通脹壓力整體可控,經濟增長環境總體良好,有助於促進保險市場在 2022/23 年保持穩定增長。「共同富裕」和「碳中和」是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重要目標,而增強經濟與社會韌性是推 動中國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條件。展望未來,保險將在促進經濟低碳轉型、提升社會平等性、增強社會韌性等方面發揮更廣泛、更重要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