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要「變天」?全球前五大MCU廠報價下降-icspec

文章轉載自「芯極速「

砍單砍單砍單,半導體真要「變天」了?

台積電突遭2萬片砍單風暴:蘋果/AMD/NVIDIA三大金主都蔫了?!

據報道,台積電罕見出現三大客戶調整訂單。目前蘋果iPhone14系列量產已經啟動,但首批9000萬台出貨的目標已削減一成。除此之外,超微半導體與英偉達因個人電腦市場需求急跌及「挖礦」熱潮消退,向台積電錶明不得不調整訂單規劃。

日經新聞上月報導稱,全球最大的存儲芯片製造商三星電子為遏制庫存過剩,暫時停止新採購訂單,並要求一些供應商推遲或削減零部件的出貨量數周。

美光首席商務官Sumit Sadana表示:「我認為這種轉變力度肯定比任何人的預期都要大,而這些變化正在影響到芯片行業的整個生態系統。」

此外,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通脹率達到多年來的最高水平,這增加了經濟衰退的風險,並導致裁員和緊縮預算。

消費電子芯片價跌量減

終端消費性電子需求於二季度起已開始降溫,下游廠商高庫存及低需求衝擊下,近月來上游多個環節傳出價跌量減的消息。據《科創板日報》梳理:

台灣經濟日報今日(1日)報道,MCU成為繼驅動IC、部分電源管理IC與CIS市況反轉之後,又一面臨砍單降價壓力的關鍵芯片,尤以台廠鎖定的消費型應用價格壓力最大;

據Digitimes報道,業內消息人士稱,個人電腦和消費電子產品需求仍然低迷,沒有出現季節性回升跡象,DRAM和NAND閃存芯片的現貨價格從6月下旬以來開始迅速下跌,且存儲芯片現貨價格尚未見底,價格波動可能會持續到今年第四季度;

消費電子MOSFET面臨高庫存壓力,業界傳出,小信號、通用型MOSFET庫存水位落在3-4個月水準者不在少數,ODM、芯片商達首波降價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前半期半導體產業下游需求保持結構性增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業務有望接力消費電子產品,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中的盈利增長點。

MCU芯片傳砍單降價潮,半導體市場快速退燒!

《科創板日報》消息,據台灣經濟日報報道,半導體芯片砍單降價風暴擴大。因下游庫存升高,先前價格相對硬挺、供不應求的MCU開始出現報價雪崩潮,尤以台廠鎖定的消費型應用價格壓力最大,更傳出全球前五大MCU廠產品價格腰斬的消息。其中,應用在消費電子上的MCU的價格壓力最大。

MCU成為繼驅動IC、部分電源管理IC與CIS影像感測器之後,又一面臨砍單降價壓力的關鍵芯片。MCU芯片的砍單降價也透露出了半導體市場快速退燒,景氣度低迷的現狀。原本狂缺的芯片在客戶端重複下單後,近期受通膨、戰爭、升息等壓力導致需求不如預期,開始大刀砍庫存、降價出清

在缺芯潮席捲全球時,MCU芯片曾經非常搶手。根據ICinsights數據,2021年全球MCU市場規模達196億美元。中信證券也曾預測2026年全球MCU市場銷售額將達到272億美元,未來5年CAGR預計為6.7%。

但是,近期有消息傳出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德儀等MCU廠商報價嚴重下滑。據台媒報道,意法半導體通用型MCU價格從3月的70元人民幣下調到32元。由於全球市場的變化,外加通脹、加息、終端需求降溫等因素干擾下,目前下遊客戶的庫存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車載和工控MCU的價格依然硬挺,這波庫存調整主要波及的是應用在消費電子上的MCU價格。

從結構上來看,車載MCU的份額集中於國外廠商,例如意法、恩智浦、英飛凌等。但是,國內MCU市場則以消費電子為主

資料顯示,國內MCU廠商主要包括:

來源於中信證券研報整理

MCU板塊國內廠商目前處於追趕階段,車載市場初步開始滲透。但是MCU行業集中度較高,中高端市場多數被國外大廠壟斷。從車規級發展情況來看,兆易創新、芯海科技、傑發科技、極海半導體、航順芯片、芯旺微、華大半導體等相對領先,但與國外廠商仍有顯著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