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類藥品行業的產業邏輯第二期中樞神經葯,生意怎麼樣?

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在醫藥流通企業中,有精麻分銷牌照的國葯股份上海醫藥的毛利率高於其他企業

不僅在流通行業,在精麻製藥企業的定價環節,精麻類藥品也和普通葯企存在一定的差距。

比如,在麻醉藥領域,可按照定價機制分為麻醉鎮痛葯和普通麻醉藥。麻醉鎮痛葯(如芬太尼、嗎啡等)實行統一定價,藥品出廠價格和批發價格由監管層統一制定。

而普通麻醉藥(如七氟烷、丙泊酚等)主要由市場招標定價。

因為麻醉藥的特殊性,因此要想進入這個賽道,就要求有很高的准入門檻,也就是生產許可證。

這,就是護城河。

目前獲批的麻精用藥原料葯定點廠家只有1-2家,單方製劑定點廠家有1-3家、復方製劑定點廠家1-7家,相較於化葯仿製葯動輒10家左右的競爭格局來看,這個賽道確實比較輕鬆,競爭壓力較小。

縱觀歷史,大致可以將其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8年到2014年(原有產品穩定增長);

第二階段,2014年至今(產品調整期後重新發力

在分析恩華葯業各階段的經營情況之前,先來看一下它所在的這個細分賽道——中樞神經類藥物。

中樞神經類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是,抑制類藥品:主要包括鎮靜催眠葯、抗精神失常葯、抗癲癇、抗驚厥葯、抗帕金森病葯、鎮痛葯。

二是,興奮類藥品:主要為中樞興奮葯。

在全球中樞神經藥物消費總額之中,美國佔比高達49%,歐洲和日本佔比分別為26%和9%,我國僅佔到全球消費總額的3%。

就這一個數據對比,就可知這個賽道還有多少成長空間。基本上,中樞神經類藥物的使用,和經濟發展程度正相關。

中國經濟體量和美國相當,人口是美國的4倍,而此類藥物的消費量卻低了這麼多——由此可見,國內中樞神經藥物行業和國外相比仍然處於起步階段。

通過以上數據,未來天花板已經無須多疑,甚至大家可能還要留意某些階段超高速增長的可能性。

根據艾美仕公司預測,到2025年,中國中樞神經類疾病市場規模,將達到甚至超過1,000億元。

恩華葯業主要布局的,就是中樞神經類藥物中的麻醉藥和精神疾病藥物。

我們分別來看:

先來看麻醉藥方面——麻醉藥,主要作用為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患者呈現出意識和痛覺喪失、肌肉鬆弛等表現,主要應用於手術中。

目前,我國麻醉用藥市場規模接近200億元,平均增速約為20%。

麻醉類藥品按作用不同,主要分為:全身麻醉劑、局部麻醉劑、麻醉鎮痛葯、肌松葯四大類。在一般手術中,會根據病人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麻醉方式

其中,鎮痛葯的市佔率最高,達到44%,其次為全麻藥(40%)、肌松葯(12%)、局麻藥(4%)。

的管制比較嚴格,因此參與企業相對較少,人福醫藥是這一賽道的主要生產商。

那麼我們恩華葯業,在這塊戰鬥力如何呢?

預知後續,且聽下回分解

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前文回顧:

中樞神經類藥品行業的產業邏輯第一期行業小巨頭怎麼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