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騰訊大股東減持的話題

6月27日,因南非大股東Naspers/Prosus出具減持公告,騰訊盤中出現閃崩,以至於接下來連續幾個交易日血流不止。對此,我本來當日就想談一下自己的看法,無奈最近工作上的事情實在太忙了,直到周末才稍微騰挪點時間出來。

坦白講,現在才寫這篇文章,時效上略顯得有點滯後,不過除了就事論事之外,我更想表達的是在股市中遇到突發事件之後,我們應該以一種怎樣的心態和思維方式去應對。

無須隱晦地說,騰訊是我的重倉股之一,近期的惡劣表現對我的持倉肯定有着較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市場整體行情較好的情況下,看到別人漲自家票在跌,多少會影響到心情。但人在市場上經歷多了,有些事情必須要習慣,這也是股市投資的基本功之一——保持冷靜沉着的心態。


每當遇到影響股票的突發性事件,我們首先要對事件的緣由進行充分的了解。本次Naspers/Prosus為什麼要減持騰訊呢,按照公告所表露的意思大概是認為自家股票被大幅低估了,計劃用減持騰訊的錢回購自家股份,以提升股東利益。本來這似乎是挺正常的一個理由——大股東要用錢嘛,可是比較詭異的地方在於這個減持計劃沒有時間表,也沒有具體目標數量,唯一的定量標準只是每日拋售量不超過日成交量的3%-4%。

正因為如此的不明確,所以着實讓許多人感到心裏發慌。一方面,Naspers曾先後在2018年3月及2021年4月兩次減持過騰訊,且恰好都賣在了相對高位,人們很容易聯想到是不是Naspers有什麼高超的嗅覺,感覺到當前騰訊會更加不妙,所以要實行更大規模的減持。另一方面,Naspers本次的減持沒有明確的目標數量、也沒有具體的時間表,是否意味着要徹底清倉呢,要知道Naspers作為第一大股東持有股份佔比高達28.8%,如果一直源源不斷的拋售,那將會給股價帶來多大的承壓,實在令人難以想像。


對此,我的看法在於兩點:1、價值投資講究關注公司本身,Naspers作為純粹的財務投資者,它減不減持對騰訊經營層面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管理層照舊是小馬哥一幫人,我們每個人還是一天也離不開微信,交易中依然使用微信支付而不是紙幣,發燒友們還會繼續玩着心愛的遊戲,該打廣告的也不會因此而停滯。要說影響,無非就是二級市場股票的供求關係,但就長期視角而言,這真的很重要嗎。

2、Naspers占騰訊28.8%的股份,以現在每天100億左右的成交量計算,每天賣5%,假設股價不下跌,也需要8.7年才能全部賣完。那麼這也意味着Naspers其實和我們廣大普通股東利益是一致的,並不希望股價過度下跌,因為砸盤不但有礙出貨,還會導致自家損失慘重,賣騰訊的動機可能還真的像自己說的那樣,需要錢來回購自家股票。至於為什麼不設定減持時間表和目標數量,個人認為可能還是出於維穩自家股票價格的目的,這樣至少可以給市場一種感覺——我能夠通過陸續減持騰訊獲得源源不斷的回購資金,有多少拋盤都可以吃進去,從而穩住市場對現階段自家股價的信心。顯然,這麼看的話其動機並不十分可怕。


前些天,在雪球上看到有人說,現在騰訊最令市場擔憂的是流量見頂,成長性枯竭。關於這一點,我想恰恰是現階段最不需要考慮的問題。著名的西格爾教授曾準確定義過——投資股票的長期收益不取決於未來增長,而是取決於實際增長與市場預期之間的差距。

現階段,騰訊總市值2.91萬億人民幣,對應PE值為13.79倍。如果買下整個公司,若以2021年2248.22億凈利潤為基準,未來十年只需要達到5%的年化增速,就可以通過十年累計凈利潤收回市值成本。考慮到每年實際通脹率可能都有2-3個點,很明顯市場現階段對騰訊未來的預期就是成長性已徹底喪失。那麼,對照西格爾教授的原話,如果騰訊未來最終超出了市場預期,能維持適度的增長,你以現在價格介入顯然賺大了;反之一切不幸被市場所言中,騰訊其後確實喪失了成長性,可實際上你也沒有支付任何溢價,長期看大概率依然也不會虧。我想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安全邊際。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