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渠道毛利率不如線下?衝擊新型方便食品第一股,阿寬食品凈利增速下滑

相較於前幾年的高速增長,阿寬食品2021年歸母凈利潤增速下滑22.68%,綜合毛利率下滑了1.9個百分點


投資時報》研究員 殷玉佳

主打四川特色的阿寬紅油麵皮,是方便食品界2018年就誕生的爆款黑馬,近年風靡於市場。背後的製造商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阿寬食品)也於2021年末發佈了招股說明書,開啟了衝擊IPO之旅,劍指「新型方便食品第一股」。

「通過挖掘地方傳統風味小吃,結合現代食品加工工藝,打造爆款新型方便食品」,正是阿寬食品異軍突起的打法。

六月上旬,阿寬食品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更新了招股書。此次IPO,阿寬食品本次計劃募集共計6.65億元資金,將用於建設健康食品產業園(第一期)和研發中心。

在方便食品行業,前有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白象食品等一眾老牌企業林立;後有諸多新銳網紅品牌拉麵說、食族人等入局,廣西螺螄粉亦獨佔一隅。而外賣,更是方便食品的隱形競爭對手。面對同質化競爭逐漸嚴重的紅海,阿寬食品一開始就避開了行業大牛,而是走差異化競爭路線,直擊中高端市場。

不過其最新更新的數據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12.14億元,同比增長9.4%,歸母凈利潤5896.69萬元,同比下滑22.68%。

《投資時報》研究員就該公司的營收利潤增速下滑及行業變化等問題致函阿寬食品,公司回復稱一切以最新一版的招股說明書為準。

瞄準方便食品行業中高端區間的阿寬食品,能否繼續突圍?爆款打法還能複製嗎?

成本端持續承壓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2021年,阿寬食品營業收入分別為4.22億元、6.31億元、11.10億元、12.14億元,自2019年起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9.54%、75.89%和9.40%;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08.48萬元、2364.85萬元、7626.49萬元、5896.69萬元,自2019年起同比增長分別為288.65%、222.49%和-22.68%。

不難發現,相比前幾年,該公司2021年營收增速驟減,僅為9.4%,歸母凈利潤更是首次下滑,同比下降22.68%。

對此,阿寬食品並未在招股說明書中解釋具體原因,但其表示,若公司不能通過提高研發實力、拓展營銷網絡、加強管理、及時擴大產能等方式提高競爭力,則可能面對公司市場份額下降、市場空間受到擠壓、產品價格受到衝擊,進而導致公司營業收入或者凈利潤出現下滑的風險。

據招股說明書披露,2019年—2021年,阿寬食品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6.22%、36.30%、34.50%,呈現小幅下降趨勢。儘管整體來看公司毛利率比較穩定,但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不可小覷。

截至2021年末,公司預付款項餘額較2020年末增長102.26%,主要系隨着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為滿足生產需要及平衡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公司增加對部分供應商的原材料預付款項所致。

除此之外,2021年末,該公司原材料餘額較2020年末上升76.69%,主要是增加了相應產品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備貨。公司稱,2021年受疫情和國際環境影響,生產所需的油脂、辣椒油樹脂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為保障生產需要和成本控制,公司增加了相應原材料的備貨量。

同時,作為即食麵行業的重點原材料之一,棕櫚油的價格自2021年初至2022年6月,一直震蕩上升,漲幅高達一倍。這也是該公司在原材料端加緊備貨,加大預付款力度的直接原因。

阿寬食品在招股說明書中稱,直接材料採購單價上升或下降10%,公司主營業務毛利將下降或上升14.76%、19.02%和20.60%,主營業務毛利對直接材料採購單價的敏感性係數分別為-1.48、-1.90和-2.06。可以看到,原材料價格上漲,是該公司2021年毛利率同比下滑的原因。儘管該公司2022年數據暫未更新,但原材料價格上漲致公司成本端承壓或不可避免。

渠道之殤

阿寬食品主要產品包括即食麵、方便粉絲、方便米線、自熱食品等4大品類,單品超200個,其中「阿寬」和「白家陳記」2大品牌在市場中擁有較高知名度,但公司整體市場佔有率較為有限。而「紅油麵皮」是公司的拳頭產品,隨着公司紅油麵皮系列產品銷售規模的不斷提升,該公司乘勢推出了多款不同系列及不同規格的紅油麵皮產品。

爆款打法漸有成效,那麼公司營收情況如何?事實上,紅油麵皮所在的即食麵品類,是該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阿寬麵皮即食麵品類的營收分別為1.66億、2.76億、5.72億和7.58億元,佔總營收比重分別為40.60%、45.12%、53.03%、64.53%。

《投資時報》研究員留意到,從銷售端來看,2018年至2021年,該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1.06億元、1.40億元、1.44億元及1.64億元,占公司營收比例分別為25.31%、22.12%、13.02%及13.52%。可以看出,儘管銷售費用一直上升,但從2020年開始銷售費用佔總營收比例是下降的。這中間不乏2020年新冠疫情帶來的「宅經濟」的影響,營收大幅增長的情況下,銷售費用並未隨之產生較大幅度的增長。

另一方面,從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按銷售模式構成情況來看,2021年,經銷模式佔總營收的56.08%,直銷模式占營收比重為43.92%。在直銷模式下,2019年至2021年,該公司電商自營的部分營收分別為1.11億元、2.28億元及2.68億元,占營收比重分別為18.15%、21.18%及22.81%。不難看出,阿寬食品電商自營的營收總體比較穩定,沒有擴大之勢。作為一個在網絡上走紅的新品牌,其並沒有依賴單一的線上自營模式。

事實上,經銷模式的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毛利率也差別較大。2019年—2021年,該公司線下渠道的毛利率分別為37.18%、32.70%和31.95%,線上渠道的毛利率分別為26.77%、20.95%和21.22%。線上渠道儘管流通環節少,但電商平台服務費、快遞費、推廣費等相關費用由線上經銷商自行承擔,公司通常會直接給予其一定比例的隨單折扣優惠,從而導致該渠道毛利率反而低於線下渠道。

但是,在大環境趨勢下,線上收入依然是阿寬食品不可或缺的重要銷售渠道。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三年間,公司線上渠道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08元、6.61億元和7.43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0.46%、61.34%和63.30%,總體呈現逐年提高的趨勢。

線上經銷渠道的拓展,事實上也幫公司承擔了一大筆「銷售費用」,雖然代價是線上渠道毛利率普遍較線下渠道低不少。

此外,仍有些方面值得關注,比如公司電商自營店鋪的人均消費情況。2021年,該公司訂單總金額為1.86億元,較2020年的2.43億元同比下滑23.46%;活躍用戶數435.21萬人,較2020年的537.56萬人,同比下滑19.04%;人均消費金額較上一年度也小有下滑,為42.69元,該數據2020年為45.15元。對此,該公司稱由於《個人信息保護法》出台,第三方電商平台為保障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有些保留加密數據並未計算其中。

阿寬食品2019年至2021年主營業務收入按銷售模式構成情況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