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工業固廢收運托底,解決小微企業處置「老大難」

區生態環境局日前公布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收運「白名單」企業21家,並聯合這些收運單位為小微企業提供托底服務。「固廢收運托底將徹底解決區內小微企業對一般工業固廢處置的難題。」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政府主導引入規範的收運單位,為企業提供現場固廢分類指導及其他配套服務,將逐步形成一般工業固廢管理閉環,真正實現一般工業固廢管理全覆蓋。

化零為整 推出打包式收運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從工業生產等行業的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沒有危險性的固體廢物。去年9月1日施行的新《固廢法》中明確提出,禁止向生活垃圾收集設施中投放工業固體廢物等。

早在2013年,松江就在全市率先試點指導建成了一般工業固廢中轉站,並逐步建成一批手續齊全、管理能力較強的一般工業固廢收運單位。「作為收運企業來說,同樣出一次車,收運量越大越合算,因此小微企業的需求往往會被忽略。」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

華爾卡密封件製品(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內襯儲罐、波紋管、高性能橡膠O型圈為主的企業,其產出的固廢主要是一些包裝物、倉板、木頭等。2015年,企業將部分生產線遷移到越南、泰國後,固廢產量銳減。密封安全衛生環境推進管理課課長楊勇君回憶說:「那個時候固廢收運的確碰到了一些困難,由於量小了,他們覺得沒什麼價值,就不怎麼過來了。」

為解決小微企業的固廢處置「老大難」,去年4月,區生態環境局制定出台了《松江區一般工業固廢類第三方服務機構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等一般工業固廢管控政策。該《細則》明確將「拒簽合同、不能提供及時周到服務」等內容納入負面清單,並結合日常對收運單位的季度考核、中轉站公共視頻等數項收緊管控措施。

去年,華爾卡通過區生態環境局與園區管委會的牽線搭橋,更換了收運單位,與園區內的上海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收運協議。記者近日來到該公司看到,廠區內一般固廢堆放點東西很少,台賬記錄清晰。該收運單位的負責人透露:「收運小微企業的盈利空間有限,偏重服務的更多,我們現在通過每周定時定點定線路,打包式收運園區內產廢企業的工業固廢,做到及時清運。」像這樣的「白名單」企業,區生態環境局現已公布21家,為產廢企業選擇收運單位提供了參考。

指導與監督並進 實現管理閉環

為提升產廢企業對於固廢處理的認知,區生態環境局通過分發宣傳資料、開設巡迴講座、法律法規培訓等方式,持續宣傳新《固廢法》。今年已舉辦相關講座12場,培訓企業1100多家。

為確保與產廢單位間信息互通,區生態環境局還建立了「產廢單位環保管理」線上聯絡群,與4000多家產廢單位形成「點對點」聯絡機制,實時發佈最新信息,分享實用資料,及時答疑解惑。而對於未簽約的產廢企業,區生態環境局聯合街鎮環保辦進行督辦或開展集中培訓會,高效推進全區一般工業固廢規範化管理進程。

此外,區生態環境局對收運單位運用了工業固體廢物收運公共視頻系統,實時查看各中轉站固體廢物收集、轉運等情況。並與末端處置單位聯動,若收運單位違規操作將被納入「負面清單」,屆時,末端處置單位將拒收「負面清單」內的收運單位。

為了從源頭上監管固廢收運,去年,區生態環境局建立了「固廢管理平台」,嘗試實現一般工業固廢合同申報、產廢單位處置信息實時上傳等過程信息化管理。今年還將根據統計結果,及時掌握產廢單位簽約率、處置量等信息,並提醒合同逾期的產廢單位及時簽訂收處合同,逐步實現從源頭收運,到流程監管,直至末端處置的全過程閉環管理。

■記者 陳菲茜 文 陳菲茜 攝

■文字編輯 楊舒涵 陸佳

■欄目責編 賈麗 欄目主編 周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