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重大功能性項目方廳水院於已通過綜合竣工驗收,這是國內首個即將投用的跨越兩省一市的公共建築項目。5月28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舉行媒體見面會暨媒體記者走進方廳水院活動,活動現場頒發了該項目「建築工程綜合竣工驗收合格通知書」。這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標誌性項目從批建到竣工驗收,「三個章變一個章」,大幅縮短審批時間,為跨省(市)項目建設提供可借鑒經驗。

方廳水院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標誌性建築,位於太浦河「長三角原點」之上,於2023年5月正式開工,總建築面積約10.7萬平方米,由主會館與滬蘇浙皖四座主題場館通過3座跨域廊橋相連,實現兩省一市跨域跨河互連互通。項目是一體化示範區「核心中的核心」——水鄉客廳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地理空間的「縫合」,推動長三角區域資源集聚、制度融合與功能互補,解決以往「通而不暢、匯而不集」的發展難題。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生態和規劃建設部部長劉偉說,方廳水院作為跨域建設項目,需要位於滬蘇浙各個不同的行政監管單位大量的審批,面對「一項審批需跑三地三個部門蓋三個章」的制度梗阻和不同地域在審批流程、報建手續等方面更是尚存差異的現實問題。為進一步打破制度藩籬,三地相關部門通過採取簽訂合作備忘錄、開展聯合技術審查、互認審批結果、共同監管等形式,推動成立三地聯合審圖專班、兩地委託一地審批和招投標、實施容缺受理並聯審批等機制,形成跨域項目「一體化立項、一體化審查、一體化審批、一體化招標、一體化監管、一體化驗收」等六位一體審批新模式。一系列創新探索,讓「三個章變一個章」,大幅縮短審批時間,為省級毗鄰區域協調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可借鑒經驗。方廳水院建設過程中的一體化創新做法,已經成功應用到水鄉客廳範圍內其他跨省域項目建設中。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新發展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翊元介紹,方廳水院採用四合院形制,建築主體橫跨滬蘇浙三地,在四隅設置三省一市主題空間,三座跨河廊橋均借鑒了中式傳統的斗拱工藝,該項目也成為全國首個採用中國建築傳統斗拱形式和全鋼結構焊接工藝的橋樑建築。方廳水院項目致力於打造國內節能減碳與技術創新雙領先的「近零碳」大型公共建築,建築綜合節能率達82%,減碳量預計可達1940噸。方廳水院屋頂的一體化光伏網一年的發電量約為400萬千瓦時,超過了方廳水院運營後的預計年用電量。
「方廳水院投用後,執委會將會同長新公司組建專業化公司,將方廳水院打造成為世界級湖區的標誌性節點、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綜合展示窗口、水鄉客廳核心功能載體,同時加快方廳水院周邊地塊的開發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行委員會副主任盧剛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炳山 許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