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是安徽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產品大量銷往美國、歐洲等海外市場。面對日趨複雜的國際環境,紡織企業是如何在政府、電商平台以及金融機構的多方聯動下,打破出口依賴,拓展內銷市場的?
記者來到合肥時,正趕上外貿優品中華行安徽站活動舉辦。活動通過搭建供需對接平台,助力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吸引了安徽省內30多家外貿企業參展,展品涵蓋紡織服裝、戶外、箱包等。
會場上,記者遇到了來自安徽桐城的一家外貿紡織企業負責人童彪。活動還沒結束,他就匆匆忙忙往工廠趕。童彪經營一家生產羽絨被、羽絨枕等床上用品的外向型企業,產品遠銷美國、歐洲、日本等海外市場。最近,企業在拓內銷方面也傳來了好消息,他們與安徽省內一家酒店達成採購意向。
由於是出口轉內銷的第一筆訂單,童彪絲毫不敢馬虎。從產品設計、合同條款擬定到簽約儀式的籌備,每一個細節他都親自把關。最終,童彪的用心也的確收穫了客戶的好評。
多方聯動破解企業「訂單荒」
對很多深耕外貿領域的企業來說,拓展內銷市場無異於從零起步,單靠企業自身很難精準找到國內買家。安徽省商務部門主動作為,找訂單,送電商服務上門,幫助外貿企業破解「訂單荒」。
童彪告訴記者,為了開拓國內市場,他們專門搭建了產品陳列展廳,讓國內客戶採買時能夠直觀地感受產品的特點。為了設計出國內適銷對路的羽絨製品,企業還聘請了專業設計師,專門開發國內客戶喜歡的款式,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在了解到企業拓內銷市場不順,遭遇「訂單荒」,商務部門及時上門走訪,了解企業需求,組織企業參加供需對接會,尋找潛在的國內客戶。
同樣遭遇「訂單荒」的還有安徽宣城的一家羽絨製品企業。拓展內銷企業選擇了藉助直播電商,卻又遭遇「技術荒」與「人才荒」雙重壁壘,短視頻引流效果一直不太明顯。
從外貿轉國內市場銷售,如何讓更多的流量進直播間,一度讓這家企業負責人感到一籌莫展。關鍵時刻,當地政府主動牽線搭橋,把電商平台請進了企業。
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管委會數字經貿局局長 朱之堯:針對企業提出來的在直播以及相關電商領域的知識短板問題,我們加大了與抖音等電商平台的合作,幫助企業去尋找合適的推廣產品。
政府部門、平台企業多方合力托舉外貿企業拓內銷,讓企業負責人應對風險挑戰增強了信心和底氣。
銀企對接讓拓內銷更有底氣
拓內銷,除了訂單關,企業還要面臨的一項難題是資金關。安徽加強銀企對接,讓外貿企業拓內銷更有底氣。
做外貿市場,企業多採取訂單制,也就是有多少訂單就備多少原材料,貨款一單一結,很少存在資金占用壓力。
但是做內銷市場,企業難免遇到庫存積壓和賬期問題。一旦庫存積壓,貨款不能及時回來,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可想而知。今年4月,童彪的企業就遭遇了資金周轉難題。
當銀行工作人員了解到資金需求後,很快就提供了一筆1000萬元的貸款,穩定了企業拓內銷的信心。
今年安徽省商務廳計劃舉辦30場外貿培訓和銀企對接活動,為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多形式的融資服務。
「雙針工藝」打造更好的羽絨被
記者調研時發現,眾多外貿企業清醒地認識到,不能完全寄希望於關稅政策環境的改善,拓展內銷市場,內外兼修,才是長期發展之道。
在羽絨被製作過程中,雙針工藝已經被很多羽絨製品企業採用。相比單針工藝,雙針工藝更確保羽絨被四周不跑絨,做出來的羽絨被也更暖和。
在日趨複雜的國際經貿環境下,許多外貿紡織企業意識到,必須打破「單腿走路」的現狀,主動擁抱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用「雙針工藝」打造更好的羽絨被。
安徽企鵝羽毛有限公司董事長 韓炬:我們始終講,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兩條腿走是必須的。因為國內的經濟也在不斷發展,家庭的消費能力都在上升。
(總台央視記者 趙曙光 蔣勇 王利 邵鑫揚 周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