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面與指數區間
- 上證指數
- 短期面臨3350-3400點強阻力區,突破需量能持續放大(單日成交額1.2萬億元以上)。若量能不足,可能回踩3320點附近支撐位。
- 東吳證券模型預測5月可能形成「倒V型」走勢,上半旬反彈後下半旬受關稅等壓力影響調整,5月12日或處于震盪消化階段。
- 創業板指
- 壓力位在2080點,支撐位1950點。需關注新能源、半導體等權重板塊能否發力帶動突破。近期創業板表現強於主板,若量能配合或延續反彈趨勢。
二、政策與資金面
- 流動性支持
- 央行降准釋放1萬億元流動性疊加MLF凈投放,市場資金面寬鬆,但外資受美聯儲5月16日議息會議預期(可能暫緩降息)影響,北向資金近期存在分歧,需警惕外資波動風險。
- 政策導向
- 國內政策聚焦穩增長(如地產支持、消費提振),高盛等機構上調A股目標點位,認為政策刺激下銀行、地產及消費板塊或受益。
三、市場情緒與板塊輪動
- 結構性機會
- 科技板塊(AI算力、機械人)、軍工(地緣衝突催化)仍有短期上漲動力,但需注意高位板塊(如計算機、傳媒)的減持壓力。
- 防禦性板塊(食品飲料、醫藥)可能吸引避險資金,五一消費數據超預期或強化這一邏輯。
- 風險點
- 中美貿易談判進展及美股波動可能對A股情緒產生擾動,若釋放積極信號或提振風險偏好,反之加劇震蕩。
- 5月部分公司減持計劃集中(如計算機、通信板塊),需警惕高估值個股回調風險。
四、外部環境與全球市場
- 美元走弱和人民幣升值對A股形成支撐,但需關注美聯儲政策動向及美股表現對科技、消費等板塊的傳導效應。
- 港股與A股聯動性增強,南向資金流入創紀錄或間接利好A股流動性。
五、綜合預判與操作建議
- 指數走勢
- 滬指大概率在3320-3350點區間震蕩,創業板若突破2080點則有望延續反彈,否則可能回踩支撐位。
- 配置策略
- 均衡配置:關注政策受益的內需板塊(銀行、地產、消費)、高股息防禦品種,以及業績驅動的科技成長股(AI、新能源)。
- 風險規避:規避高位減持壓力較大的板塊,跟蹤成交量變化以判斷突破有效性。
總結:5月12日A股或延續震蕩格局,結構性機會與風險並存。投資者需密切關注量能變化、外資動向及政策落地效果,靈活調整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