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2英寸大硅片的產能是一年120萬片,我們希望今年年底新產能做到360萬片。」4月12日,行走黃河行進式主題採訪團一行來到位於德州市的中國有研科技集團,現場探訪這家落戶德州沃土,在國內率先完成了6英寸和8英寸硅片的科研攻關任務,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解決了該領域「卡脖子」問題的「國家隊」企業。

打造信息技術產業橋頭堡
為何落戶德州?正如山東有研艾斯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副總肖清華所言,獨具優勢的地理位置是關鍵。
據介紹,德州是山東省唯一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城市,其天衢新區緊鄰京滬高鐵德州東站,2小時直達北京,是京津冀南下與山東半島城市群交匯的核心節點。天衢新區作為山東擘畫的四大省級新區之一,被賦予「打造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魯北智慧活力新城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示範基地」的功能定位。有研集團核心業務遷移至德州後,不僅降低了與北京研發中心的協同成本,更通過德州「九達天衢」的交通網絡,能夠快速融入全國產業鏈布局。

記者了解到,自2018年首個項目簽約以來,有研集團在德州天衢新區累計投資近百億元,布局七大「有研系」項目,涵蓋大尺寸硅片、高純濺射靶材等關鍵領域,成為德州乃至全國集成電路材料產業的重要支柱。
引進來,還要留得住,更要發展好。據介紹,德州市以「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金融鏈」四鏈協同為抓手,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有研集團落戶後,德州迅速圍繞其需求補鏈強鏈,形成了從硅材料、芯片設計到封裝測試、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據介紹,目前,德州已集聚123家電子信息規上企業,2023年營收達532.9億元,同比增長超128%。
以有研艾斯半導體為例,其12英寸大硅片生產線一期投資25億元,達產後年產能達120萬片,佔國內市場份額20%,成為5G、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關鍵材料供應商。「有研已在德州落戶了7個項目,形成完整發展布局,我們對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肖清華說。
據介紹,德州通過繼續與有研集團的深入合作,推動更多項目落地,目標建成全國重要的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和半導體行業一線城市。天衢新區計劃未來5年實現電子信息產業產值500億元,進一步鞏固其在京津冀與山東半島協同發展中的「橋頭堡」地位。
人才戰略扶植科研沃土
德州市根據山東有研職工用房需求,通過項目建設期間為來德工作人員提供周轉宿舍,以及為長期駐德員工提供購房支持等方式,為北京遷移到德員工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
同時,根據山東有研職工需求,給予駐德職工子女享受在德就學有關優待政策……近年來,德州市深入實施「人才興德」戰略,不斷創新人才政策,優化人才發展生態,全力提高人才「適配度」,讓更多高端人才紮根德州。

近3年來,德州市人才戰略成果凸顯,數據顯示,德州市申報入選國家級、省級重點人才工程100餘人,新集聚高校畢業生10萬餘人,有力帶動科研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2024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58.29%,同比增長4.08個百分點,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記者注意到,企業與職能部門雙向奔赴的故事,在德州市天衢新區並非個例,優渥的營商環境得到越來越多技術型企業的認可。今年,該新區新開工恆宇動力膠管、節能院等京津冀項目16個,到位資金10.47億元;新引進北京機科國創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恆力電機、聯合石油等6家企業與京津冀大院大所開展深度合作;中機寰宇、山東晶創等企業合作共建9個創新平台。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德州市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力提速工業經濟的重要引擎。」眼下,德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有越來越多的優秀項目加速脫穎而出、茁壯成長。德州正以「質變」驅動「新生」,通過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為中國半導體材料自主化之路提供「德州樣本」。(來源:新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