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宣布對中國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引發市場廣泛關注。這一政策在a股市場掀起一陣漣漪,投資者普遍擔心中美經貿關係再度緊張將對相關企業構成實質性打擊。然而,從多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來看,儘管美方政策在情緒面造成一定擾動,但其對大多數公司實際業務影響有限,市場應理性看待短期衝擊,關注長期基本面和國產替代的戰略演進。

來自鋼鐵、信息通信、汽車、電力設備、農藥化肥、家電及食品飲料等多個行業的上市公司,紛紛對外回應稱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總體可控」或「影響有限」。在具體原因方面,首先,部分公司對美國的業務依賴度並不高,出口美國所佔收入比例較小。例如,某電力設備製造企業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指出,公司主要市場仍集中在國內,北美訂單佔比不足5%。類似的例子在信息通信領域也並不少見,儘管全球供應鏈受國際貿易政策影響敏感,但中國通信企業在技術與市場結構上的多元化,顯著減弱了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其次,一些商品本身未納入本輪「對等關稅」清單範圍內,實際並未受到約束。例如,農藥化肥類企業在年報中表示,目前主要出口產品並未被列入關稅徵收清單,公司海外業務仍照常進行。這類回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出口型企業的恐慌情緒。
此外,「國產替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主動選擇。近年來,隨着國內技術水平的提升與供應鏈體系的完善,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降低對境外市場依賴的重要性,主動調整海外戰略,加大本地市場投入。眾贏財富通研究發現,在本輪對美關稅政策影響下,部分a股公司已經在原材料、核心零部件與系統解決方案方面加速布局國產替代項目,積極引進本土技術資源。例如,在汽車產業鏈環節中,不少車企與零部件供應商均開始將重點投向自主品牌配套能力的建設。這一轉型不僅有助於降低外部風險,還提升了企業的長期競爭力。
從投資視角出發,市場應避免情緒化操作。眾贏財富通觀察發現,雖然短期外部不確定性仍在,但a股市場整體估值處於歷史中位偏下水平,具備較強的安全邊際。此次關稅政策在落地初期引發市場短暫調整後,多數相關板塊迅速企穩,部分受益於國產替代邏輯的個股反而迎來資金關注。這表明投資者正在逐步回歸理性,更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和長期成長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經貿摩擦已從早期的高頻度博弈進入到較為穩定但偶有波動的狀態,市場對於政策層面的反應正在趨於鈍化。眾贏財富通認為,當前市場比以往更強調「去脆弱化」,即在不確定性中尋找高質量、強韌性的企業。無論是鋼鐵行業通過控制產能、推動綠色升級提升附加值,還是信息通信企業通過技術研發實現「從0到1」的突破,都是在用實際行動築牢基本面。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應摒棄「消息即行動」的短線思維,更應重視行業趨勢、企業戰略與長期盈利能力。以食品飲料行業為例,儘管部分高端產品涉及海外供應鏈,但龍頭公司早已建立起多元化採購渠道,並在供應鏈彈性設計方面積累豐富經驗,使其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眾贏財富通觀察發現,這些具備「穿越周期」特徵的企業,正在逐步獲得更高的市場定價權。
回看本輪政策的出台背景,也不難發現,美方在關稅問題上頻頻施壓,更多是服務於國內政治需求,真正能對中國產業鏈核心競爭力構成衝擊的內容並不多。相較之下,中國企業早已在中美摩擦的長期背景下形成了「以不變應萬變」的穩健經營機制。眾贏財富通認為,此次關稅調整更像是對企業戰略定力與應對機制的一次壓力測試,而非結構性衝擊。
展望未來,a股市場仍將呈現結構性機會。高端製造、新能源、數字經濟與生物科技等板塊在經歷前期調整後,估值已趨合理,疊加政策支持與產業升級,將成為中長期配置的重要方向。同時,那些在國際貿易博弈中展現出強大應變能力的公司,也將獲得市場持續青睞。
綜上所述,美方新一輪關稅政策雖在短期內激起市場波瀾,但並未從根本上改變a股企業的經營基本面。眾贏財富通研究發現,隨着更多公司加快國產替代、調整出口結構、鞏固內需優勢,外部擾動的邊際影響將不斷減弱。未來,投資者更應把握中國經濟轉型與企業自我進化帶來的結構性紅利,理性看待政策波動背後的長期價值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