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西安3月29日電 (記者 阿琳娜)記者29日從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獲悉,本輪供暖季,面對多次寒潮和強冷空氣的侵襲,長慶油田做足準備、全力應對,7000餘名採氣工人堅守生產一線,2萬多口氣井開足馬力,累計生產天然氣超200億立方米,圓滿完成去冬今春天然氣保供「溫暖工程」。
在長慶油田數字化生產指揮中心的電子大屏上,數據曲線實時跳動,顯示着靖邊、榆林、蘇里格等氣田的生產動態。長慶油田生產運行部油氣集輸科負責人王瑛罡介紹,「從去年11月到今年3月,我們日均生產天然氣達1.5億立方米以上,極限峰值達1.66億立方米/天,為下游用戶溫暖過冬提供了有力保障。」

長慶油田統籌推進產能建設,加快新井投產步伐,本輪供暖季累計投產新井超2200口。長慶油田供圖
長慶油田開發的鄂爾多斯盆地,有「半盆油、滿盆氣」的資源稟賦,同時也是國際上典型的低滲、低壓、低丰度油氣田,85%以上屬於緻密氣,高效開發難度極大。為了打開地下「寶藏」,長慶油田把增儲上產的重心放在基礎研究、科技攻關上,創新形成三維地震等6類30項主體技術,成功解鎖緻密氣開發技術「謎題」,積累形成天然氣持續上產的核心競爭力。
自2010年天然氣產量突破200億立方米,躍居中國最大產氣區之後,一路加速奔跑,建成國內首個500億立方米大氣區,連續十五年保持國內第一大產氣區地位,平均每年凈增長超過20億立方米,在國內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中,擔當著保障民生的「壓艙石」作用。

長慶採氣人踏雪巡線,確保天然氣集輸管線安全平穩運行。長慶油田供圖
為了確保本輪供暖季天然氣穩定供應,去年冬供結束後,長慶油田便開啟新一輪部署,成立領導小組、編製保供方案,氣田穩產、產能建設、地面集輸系統優化等多項保供工作齊頭並進,保證冬季高峰足量供氣。入冬前,長慶油田對300多座廠站、3萬多公里天然氣集輸管網進行全方位「體檢」,按照不同氣井「脾性」分類優化生產、量身定製方案,確保每一口氣井以最佳狀態應對冬供「大考」。與此同時,把新井作為保供重要支撐點,實施大規模天然氣產能建設,加快新井投產步伐,本輪供暖季累計投產新井超2200口,日增產最高達到3000萬立方米,天然氣生產和供給能力持續提升。
被稱為「地下糧倉」的儲氣庫,是應對冬季供氣高峰的重要保障。為保證天然氣在極端條件下供得上、穩得住,長慶油田儲氣庫群按照「早注多注」原則,科學制定注采計劃,本周期累計注氣超15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5%以上,超額完成年度注氣任務。供氣高峰期,長慶儲氣庫群日均採氣量保持900萬立方米以上運行,其中陝224儲氣庫上調至156萬立方米/日高位運行,極大緩解了供氣壓力,有力保障了冬季用氣需求。

入冬前,長慶油田對300多座廠站、3萬多公里天然氣集輸管網進行全方位「體檢」。黃陳晨 攝
「長慶油田4座儲氣庫具備12.8億立方米調峰能力,日最大調峰產量達到1160萬立方米,創歷史新高,為守護萬家溫暖再添『底氣』。」氣田開發事業部儲氣庫管理科負責人孫岩岩介紹道。
3月伊始,全國多地迎來「倒春寒」,寧夏、陝北等生產區域遭遇強降雪,長慶採氣員工逆寒而戰,積極做好設備防凍、管線巡護、應急搶修等工作,保障關鍵時刻氣量一方不少。眼下,長慶油田天然氣產能建設、隱患治理、電氣春檢等工作陸續開啟,為下一個供氣高峰期積蓄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