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志峰 編輯/周遠方)
前腳剛剛經歷股價大漲,吸引了大量散戶的張小泉,次日即宣布控股股東因為沒錢償債被法院啟動預重整,引髮網友大量關注與討論。
3月25日晚間,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張小泉公告披露,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決定對間接控股股東富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富春控股集團」)啟動預重整,並指定預重整臨時管理人。
熟悉的「割韭菜」套路?
公告顯示,此前富春控股集團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仍具備重整價值為由,向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含預重整)申請。
當天,富春控股集團收到法院送達的《決定書》((2025)浙0111破申(預)38號、(2025)浙0111破申(預)38號之一)。為準確識別企業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提高重整成功率,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決定對富春控股集團啟動預重整。
根據富春控股集團提供的告知函,本次申請由富春控股集團單一法人主體提出,富春控股集團下屬其他企業不在本次預重整申請範圍內。換句話說,張小泉並不在預重整之列。
根據股權關係,富春控股集團持有杭州富泉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而後者持有上市公司直接控股股東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99.9981%股權,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直接持有上市公司760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48.72%。
需要說明的是,「預重整」為法院正式受理重整前的程序,不代表富春控股集團正式進入重整程序。上述預重整能否成功、後續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均存在不確定性。後續如實施重整,亦不排除會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權變動的可能性。
即便如此,該事件依然引發資本市場廣泛討論。主因是公告發佈的前一日,即3月24日,張小泉毫無徵兆地迎來一波3000多萬元主力資金加倉,股價一字漲停(漲幅19.97%),吸引大批散戶視線。
3月25日早盤,張小泉股價再次高開超過10%,卻又迅速下跌,最終收跌2.42%。
上述公告發佈之後,企業股價3月26日繼續走低,截止發稿報17.46元/股,跌幅超過6%,總市值27億元。
因此,不少網友猜測是有人提前收到內幕消息,玩了一套先拉升股價吸引散戶入場,再趁機拋售收割的把戲。
有網友在股吧等社交平台調侃張小泉「菜刀變鐮刀」「一剪沒」。
利好、利空之爭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此時富春控股集團只是啟動預重整程序,最終結果如何尚無定論,但網友關於控股股東重整對張小泉是利空還是利好的討論已經頗為熱鬧。
更離譜的是,觀察者網簡單統計發現,認為該消息為重大利好的竟然佔據多數。
公開資料顯示,「張小泉」是商務部認定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也是我國刀剪行業頭部品牌。
2024年前三季度,張小泉實現營業收入6.3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20萬元;2023年全年,企業實現營收8.11億元,股東凈利潤2512萬元,其中約70%來自於刀剪具銷售。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結果,有資深投資者向觀察者網分析表示,「張小泉」這一品牌的名頭在刀剪領域非常響亮,國內少有能夠比肩的,經營業績本不該如此慘淡才對。
其認為,近年來除了企業自身「拍蒜斷刀」事件、經營策略偏保守等因素影響之外,更多是來自背後控股股東的高槓桿融資、違規擔保、非主業投資等等「吸血式」騷操作,對「張小泉」品牌力和企業經營穩定性造成了極大傷害導致的。
因此,此次若重整成功,極有可能引入新的強勢投資方入主,最終也會引發張小泉的實控人發生變更,同時幫助富春控股剝離部分不良資產,優化債務結構,進而降低對上市平台張小泉的拖累。
據觀察者網了解,截至2025年3月,控股股東杭州張小泉集團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中,99.9%已被質押或凍結,且因債務違約,質押股份對應的融資業務中已有5筆逾期,涉及本金5.10億元;對外擔保違約未代償本金更高達44.86億元。
其中,控股股東及實控人多次為關聯企業(如富春控股集團)的保理融資、借貸等業務提供擔保。
原因是控股股東富春控股集團過去幾年大量投資與張小泉主業無關的項目(如物流、房地產),導致資金鏈斷裂。例如,2022年因對外投資失敗,富春控股需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直接引發多起債務糾紛;2023年,控股股東又為富春控股與上海城邦保理公司的2億元融資提供股權質押擔保,導致股份被凍結。
截至2024年10月,控股股東逾期債務本金超52億元,且多起訴訟案件因擔保責任引發。這些債務與張小泉主營業務無關,但因連帶責任直接波及上市公司,導致市場對其財務健康和治理能力產生質疑。
2024年5月,實控人張國標因富春控股債務違約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2.45億元;同年9月,因未履行調解協議,再次被強制執行1.898億元。
此外,2024年5月,原董事長張樟生卸任,由張國標之子張新程接任;張樟生之子張新堯則被任命為董事兼副總經理。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應對債務危機的家族內部調整,加劇了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穩定性的擔憂。
要知道,2024年前三季度企業利潤在同比大漲85.5%的前提下也才1720萬元,僅佔2021年疫情期間,企業前三季度同期的利潤的27%(6282萬元)。
不過亦有投資者認為,張小泉背後控股股東債務窟窿過大(逾期本金超52億元),即便重整成功,核心資產(如張小泉股權)也可能被折價處置,進一步削弱上市公司控制權穩定性。因此,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短期內難有較大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