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邁向新階段的關鍵時期,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為中國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決定》站在戰略全局高度,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系統部署,旨在通過改革破解發展難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央國企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新時代肩負着重大使命。研究央國企「十五五」規劃,正是基於這一宏觀背景,旨在深入貫徹《決定》精神,明確央國企在新發展階段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充分發揮央國企在推動經濟增長、保障國家安全、促進科技創新等方面的關鍵作用,以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戰略,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一、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核心要點回顧
《決定》中與國資國企改革緊密相關的內容豐富且具有深遠意義。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方面,強調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這要求央國企不僅要在規模和效益上實現突破,更要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掌握主動權,成為國家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撐力量。
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明確提出要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係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這為央國企的業務布局和資源配置提供了清晰指引,促使央國企聚焦主業,退出非核心業務,提升產業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
同時,《決定》還關注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鼓勵央國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在科技創新中發揮引領作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為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二、央國企「十五五」規劃應把握的重點方向
(一)融入新質生產力發展
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通過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形成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央國企在「十五五」規劃中,應將新質生產力融入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建立穩定的研發投入增長機制,力爭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更多「從0到1」的突破,掌握技術源頭。例如,加大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術等前沿領域的研發力度,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
利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雲計算、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傳統業務的深度融合。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傳統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鼓勵央國企開展數字化轉型試點,打造智能工廠、智慧礦山等示範項目,引領行業轉型升級。
同時,央國企還應健全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營造有利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創新生態。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民營企業等創新主體的協同創新,建立創新聯合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吸引和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科技人才,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二)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我國「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是央國企「十五五」規劃的重要任務。央國企應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號召,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尤其是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加大節能低碳和清潔生產技術裝備的投入,更新工藝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結合行業特點和企業實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建設綠色製造和服務體系。例如,能源企業加快向清潔能源轉型,加大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製造業企業推廣綠色設計、綠色工藝、綠色包裝,打造綠色供應鏈。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利用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通過建立能源管理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等,實現對企業能源消耗和環境排放的實時監控和精準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環境風險。
(三)聚焦主業和關鍵產業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進一步明晰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完善主責主業管理,明確國有資本重點投資領域和方向。央國企在「十五五」規劃中,應聚焦主責主業,圍繞主業拓展產業鏈、供應鏈資源,通過強鏈、補鏈、延鏈,進一步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實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
對現有業務進行全面評估,基於強化核心業務、培育新興業務、剝離低效業務等戰略目標,調整業務布局策略。退出非核心、低效業務,將資源集中配置到核心主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提升產業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加強產業鏈協同能力,發揮央國企在產業鏈中的「鏈主」作用,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通過建立產業聯盟、開展戰略合作等方式,加強與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等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產業鏈整體抗風險能力。
規範投資管理,嚴格控制脫離主業的盲目投資。建立健全投資決策機制,加強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風險評估,確保投資項目符合企業戰略規劃和主業發展方向,提高投資回報率。合理規劃業務組合、區域布局、產品結構等,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市場需求和政策環境,優化產業布局,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同時,加強產品創新,優化產品結構,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四)強化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央國企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關鍵所在。央國企在「十五五」規劃中,應強化科技創新規劃,將其作為重要戰略保障舉措。圍繞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做好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明確科技創新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制定詳細的科技創新路線圖,確保科技創新工作與企業戰略目標緊密結合。
科學合理制定科技創新目標,明確科技創新重點任務、具體項目等。設定具有挑戰性和可實現性的科技創新指標,如研發投入強度、專利申請數量、科技成果轉化率等,並將其納入企業績效考核體系,確保科技創新目標的實現。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擁有更多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集中優勢資源,針對制約企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突破技術瓶頸,掌握核心技術,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設,構建能夠激發科技人才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台,加強與市場的對接,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完善科技人才激勵機制,對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充分調動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