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新規正在落地。
3月22日,有用戶在社交平台發帖稱,招商銀行「閃電貸」的最長貸款期限已更新為84個月,即7年。帖子評論區,一條發佈於24日下午的評論稱,其貸款額度為50萬元。
此前的3月21日,有市場消息稱,來自銀行業的消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於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通知》(下稱「《通知》」)已正式下發。其中規定,個人消費貸款自主支付的金額上限可階段性從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商業銀行用於個人消費的貸款期限可階段性由不超過5年延長至不超過7年。
更早前的3月14日,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金融機構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該負責人表示,針對長期、大額消費需求,從消費貸款額度、期限等方面給予支持。
澎湃新聞近日走訪上海發現,目前多家銀行已落實新規並開始推廣。
貸款額度如何確定
3月23日-24日,澎湃新聞以客戶身份諮詢多家銀行線上客服並走訪上海多家銀行網點發現,已有包括國有大行、股份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開始落地消費貸款新規。
有的銀行已將個人消費貸款的總額提升至50萬元,該50萬元可以自由支取,且申請該貸款時不用提交貸款用途資料。
以招商銀行「閃電貸」為例,3月24日,一位招商銀行上海地區的業務員對澎湃新聞介紹,3月22日晚8時,招商銀行已將「閃電貸」的最高貸款額度提升至50萬元,最長貸款期限提升至7年。若取現金額較大,銀行櫃檯會口頭詢問資金用途,但不需要提供紙質證明。招商銀行app顯示,若使用指定利率券,「閃電貸」年利率(單利)可低至2.58%。
該銀行業務員介紹,想要將貸款額度提升至50萬元的門檻較高,比如客戶每月收入或納稅達到一定額度,或在上海名下有房產等。如果想要提升額度,客戶可以將資料上傳至手機銀行app,若系統判定無法提額,則可以帶着資料前往線下申請。
「閃電貸」是招商銀行主要的個人消費貸款產品。據招商銀行app,申請「閃電貸」時,招商銀行將綜合評估客戶個人信用及經濟實力。據招商銀行電話客服介紹,「閃電貸」的具體貸款期限由系統判斷,以手機銀行界面顯示為準,近兩天諮詢「閃電貸」提額、延期問題的客戶數量有所增加。
澎湃新聞注意到,新規中上調的為自主支付的金額上限。據2024年1月頒佈的《個人貸款管理辦法》,借款人自主支付是指貸款人根據借款人的提款申請將貸款資金直接發放至借款人賬戶,並由借款人自主支付給符合合同約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對象。
在實際操作中,客戶可申請的個人消費貸款總額可遠高於新規中所提到的50萬元上限,即個人消費貸款總額度可高於50萬元,可自由支取的部分最高可提升至50萬元,剩餘部分則只能用於定向消費。
以建設銀行為例,3月24日,一位建設銀行上海地區客戶經理向澎湃新聞介紹,若工作單位在建設銀行的白名單內,客戶在建設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總額最高可達100萬元。《通知》執行前,客戶可自由支取、提現的最高額度為30萬元,現在這一額度提升至50萬元,超過50萬元的部分則僅能刷卡消費,取現部分不需要提供資金用途證明。不過,建設銀行上海地區暫未將貸款最長期限延長至7年,目前個人消費貸款的最長期限為5年。
該客戶經理介紹,一般而言,「白名單」大多數是在建設銀行開戶的企業,還包括部分國企、央企。理論上,一位工作單位在白名單內、月收入2萬-3萬元、沒有外債的客戶,個人消費貸款可貸總額可能可以達到70萬-80萬元。申請貸款需評估個人收入、納稅等情況。《通知》實施前後,審核標準暫未發生明顯變化。
工商銀行與之類似。3月24日,據「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公眾號,工行消費貸自助支付的額度由30萬元提升至50萬元,最長期限從5年提升至7年,純信用貸的最高授信可達100萬元,利率2.73%起。另據工商銀行線上客服3月23日對澎湃新聞介紹,該行融e借(個人信用貸款)當前自主支付限額為50萬元,期限最長為7年,相關內容於3月22日零點定時更新,更新時間僅作參考。
來源:「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微信公眾號
一位工商銀行上海地區客戶經理對澎湃新聞表示,上述調整或意味着,如果客戶可在工商銀行貸款的額度為100萬元,過去可提現的部分為30萬元,剩餘的70萬元僅能在卡里用於購物等定向消費,現在可提現的額度則上升至了50萬元。不過,在具體提現時,若單次提款額度超過20萬元,客戶經理和客戶需進行「雙錄」,同時提供資金用途證明等材料,承諾資金將不被用於投資。不同區域執行方式可能存在差異。
3月25日,上海另一區域工商銀行客戶經理對澎湃新聞表示,授信最高的100萬元主要針對有公司背景的客戶,目前正常以公積金授信的最高額度為30萬元,後續可能提升至50萬元,但具體的政策還沒出來。
此外,記者走訪時,亦有多家銀行上海地區還未正式落地《通知》。3月24日,中國銀行上海地區一客戶經理對澎湃新聞表示,政策落實到銀行層面可能需1-2個月的時間,目前該行個人消費貸最高可貸30萬元,期限一般為3年,最低利率約為2.7%;而在此前的3月23日,中國銀行線上客服介紹,該行個人消費貸款「隨心智貸」額度已調整至最高50萬,具體情況建議聯繫線下網點諮詢。農業銀行、平安銀行上海地區也有客戶經理表示,《通知》暫未執行。
資金流向如何監管
「這種貸款目前獲批的可能性沒那麼高,壞賬風險比較高。」有銀行客戶經理對澎湃新聞表示。
在走訪過程中,澎湃新聞發現,「不良率」是客戶經理頻繁提及的詞彙。有客戶經理提到,個人消費貸壞賬率往往較高,也有客戶經理認為,對個人消費貸「提額延期」可能導致壞賬率上升。一位國有大行客戶經理直言,「過往有些看似資質很好的客戶後期直接消失了。」
貸後監管也是難題。多位客戶經理提到,儘管銀行會提示消費貸款不允許用於投資,但將資金提現後,銀行或難以監管資金流向。不過,銀行會定期抽查客戶資金使用方向,若發現資金被違規用於樓市、股市等投資,將要求客戶提前全額還貸。
「如果沒有監管的牽頭,銀行確實很難阻止消費貸款進入房市或股市。」一位上市銀行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如果客戶將貸款資金轉入其他銀行賬戶,再轉入樓市和股市,銀行方確實很難做到管控。在日常操作中,銀行只能盡到告知的義務,即在辦理貸款時,提示客戶消費貸款資金禁止用於投資。
該上市銀行人士認為,《通知》提出的「提額延期」是否會加大銀行經營消費貸的風險,還有待實踐後評估。儘管貸款期限延長意味着銀行收益增加,但出現不良時,也意味着不良貸款的數額變大。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也表示,「提額延期」雖然能緩解短期資金需求壓力,但也可能導致借款人過度舉債,若收入水平不足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還款風險將顯著上升。同時,自主支付金額上限的提升可能導致部分資金被挪用於房市、股市等非消費領域,違背政策初衷,加劇金融風險。
銀行該如何把控個人消費貸款風險?
建立有關消費貸的風險防範體系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之一。上述上市銀行人士表示,一套完善的審批准入和定價體系,以及催收流程可以增強客戶經理工作的積極性,可以讓客戶經理沒有「後顧之憂」地推薦貸款。對銀行而言,在內需較弱、行業內卷的背景下,消費貸業務確實不易展開,一套包括營銷策略、風險判斷等的體系可以提高消費貸業務的成功率。不過,建立該體系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此前已在個人零售領域布局較多的銀行或存在優勢。
曾剛認為,銀行需加強貸後監管:一是利用大數據分析,動態監控借款人消費行為和信用狀況,儘早識別風險;二是明確用途管理,要求借款人在貸款期內定期提供消費證明或發票;三是設置技術手段,限制消費貸款直接流入證券賬戶、房地產交易賬戶等高風險領域;四是完善資金流向審計,加強與支付平台合作,追蹤資金用途,確保消費屬性。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也對澎湃新聞表示,銀行業需要科學有效開展貸款審查審批,加強對貸款資金的用途管理,以更好防控風險。
如何理解「階段性」
澎湃新聞注意到,根據市場消息,《通知》提到,個人消費貸款自主支付的金額上限可「階段性」從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商業銀行用於個人消費的貸款期限可「階段性」由不超過5年延長至不超過7年。如何理解「階段性」?
曾剛認為,《通知》是對國家今年擴大內需、支持消費的響應,本身具有一定的階段性特徵。「提額延期」可以更好地發揮促進消費的作用,銀行可根據《通知》提法,結合自身情況對產品進行調整,實踐中不同銀行策略也可能不同。後續,若內需回暖,經濟增長進入上升周期,不排除國家層面的政策以及監管政策出現調整的可能。屆時銀行產品也可能會有所變化。
上述上市銀行人士也認為,從監管角度看,「階段性」意味着保持政策的靈活性,使其可以在觀望市場反應後做出調整。
3月14日,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個人消費貸款盡職免責要求。在有效核實身份、風險可控前提下,探索開展線上開立和激活信用卡業務。
此外,上述負責人表示,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根據借款人信用記錄、還款保障,針對暫時遇到困難的借款人,合理商定貸款償還的期限、頻次。根據借款人申請,經審核合格後為符合條件的借款人提供續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