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電商的最後一塊短板,終於要被補上了。日前有消息顯示,小紅書電商正式宣布啟動運營服務商招募計劃,旨在吸引具備為商家提供全方位運營服務能力和經驗的優秀運營服務商夥伴,以加速潛力商家在小紅書平台的業務增長。

為加速運營服務商生態建設,小紅書電商推出了六大激勵扶持政策,包括官方合作認證、高潛商家撮合、政策權益支持、賬號管理綠通、1v1深度陪跑和市場宣發支持,為運營服務商提供更多機會和資源。
同時為了確保運營服務商生態的良性競爭,小紅書電商還將實施「量身篩選+動態考核」的分級機制。其中,最高級別的S級運營服務商需達到單月結算GMV超1000萬、綁定相應數量及標準的商家數等考核指標,而對於考核未達標的運營服務商,則將實行降級或清退處理。

提起「運營服務商」,大家可能會認為這是移動、聯通這種電信運營商,實際上這是隱身於商家之後的存在,為有志於線上市場的商家提供賬號定位、內容打造、直播操盤、店鋪運營、投流推廣等能力的「引路人」。運營服務商並非是一個面向消費級市場的角色,他們服務的是商家。
顯而易見,這次小紅書招募運營服務商是為了催熟電商業務。用小紅書電商商家發展部負責人阿方的話來說,就是「引入電商運營服務商能助力更多潛力優質商家加速成長、湧現,推動小紅書電商生態更加繁榮和多樣化」。從2023年夏季提出「買手電商」概念,到2024年夏季升級為「生活方式電商」,小紅書方面對於電商顯然是很有想法的。

按照小紅書在今年1月14日發佈的「rise100電商年度榜單」數據顯示,與2023年相比,新入駐的商家數增長8.1倍,年銷過億的商家數增長3.3倍,年銷過五千萬的商家數增長4.6倍;成為買手的人數增長8.1倍,買手直播間的購買用戶數增長3.4倍,單場直播千萬的買手數增長2.6倍。
單從數字層面來看,小紅書在2024年加碼電商業務的效果無疑非常顯著,但與抖音、快手、視頻號等電商行業的新興勢力相比,這樣的進度就有些不夠看了。要知道以放棄小綠洲、並提出買手電商為標誌,小紅書實質上也放棄了遏制商業化在社區內「野蠻生長」,開始促成內容創作者向買手的轉化。
同樣是大力加速商業化,小紅書的電商業務為何會慢人一步?其實說一千道一萬,內容至上這個理念雖然成就了小紅書,但反過來也會限制了他們,即便開始發力電商業務,小紅書也沒有忘記在社區氛圍和商業化中來做平衡。
加速商業化會導致社區氛圍沾上「銅臭味」,進而讓一批用戶離心離德這件事,從早前的微博、B站,到現在的抖音、快手莫不如此。只不過微博、抖音擁有的龐大流量池,讓他們有底氣在全面擁抱商業化的情況下繼續保證競爭力,而小紅書所處的種草賽道早已群狼環伺,友商都是都想取而代之。

強敵環伺就註定了小紅書的商業化只能步步為營,但一直對「IPO」保持曖昧態度的小紅書,又有強烈的動力去推動商業化。長期以來的「既要又要」,極有可能就是小紅書在商業化層面踟躇的關鍵。如今他們選擇大張旗鼓地招募運營服務商,似乎已經在社區氛圍和商業化中完成了二選一。
運營服務商的進駐是小紅書加大商業化力度的標誌,因為前者存在的目的,就是通過各種運營手段來幫助商家榨取用戶的價值。無論運營服務商如何理解、並把握平台「內容驅動交易」的核心邏輯,最終的導向幾乎一定是在內容塑造、投流推廣、直播操盤上模仿他們此前在抖音、快手的成功路徑。

別的不談,以「買買買」、「來,運營準備好,最後500單,上鏈接」為代表的叫賣式帶貨,可能會成為未來小紅書直播電商的主流。原因無它,儘管「321上鏈接」確實是放大焦慮的逼單操作,可奈何這種方式極為有效,就連以知識型帶貨出名的東方甄選,都無可避免地加入了叫賣式帶貨。
小紅書期望的「內容驅動交易」模式,能玩明白的運營服務商幾乎一定是鳳毛麟角,更多是此前就服務抖音、快手商家的運營服務商為了分食小紅書電商的蛋糕,將已經跑通的流程移植到小紅書上。所以未來的結果,大概率會是小紅書的氛圍與抖音、快手變得越來越像,但小紅書的電商業務也會隨之越來越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