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樓市很火爆!
最近深圳推出一個重磅救市政策,家庭最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可以達到231萬元,還取消了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戶籍和首套房限制。
簡單來說,就是不管你是哪裡人,只要你在深圳買房,異地公積金都是可以使用的。
顯然,這次國家出手了,目的只有一個,點燃深圳樓市。
因為我國樓市要回暖,就必須要有一個城市帶頭,而這個帶頭城市,一定是深圳,過往和將來,都是深圳。
深圳太特殊了,一個是先行先試示範區,另一個,深圳gdp總量僅次於北上,政策靈活性要高於北上,且深圳人地矛盾突出,導致深圳購房需求遠遠大於供給,所以深圳能夠最容易點燃。
小時候,大家玩過火的都明白,你首先要找到火種,然後找到易燃物,將易燃物點燃,然後扔進一堆木柴裏面,火才會徐徐燃起來。
深圳對於中國樓市的價值,就是那個易燃物。
在別的城市,買房很少要靠搶,但是在深圳買房,你下手慢一點,房子100%會被人買走。
這一點毫不誇張,相信來過深圳的人,在深圳買過房的人,都能感受到。
01,當前國際形勢,利好樓市
有一個數據,大家不覺得好奇嗎?去年外貿順差很大,但是央行的外匯占款卻不增反降,什麼原因呢?
唯一能夠解釋通的理由,就是大家把很大一部分錢潤到海外去了,在海外投資套利。
所以,為什麼要促進消費?本質上就是要讓國際資本覺得,中國的消費潛力比美國好,投資中國,比投資美國的回報率更高,那麼就不會有這麼多錢流出去,而是大把錢被我們吸進來。
從這一點來看,我國房價未來不可能像2016年一樣的全國性普漲,而是幾個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房價上漲。
因為如果房價普漲,就會導致大家購房成本增加,擠壓消費,而核心城市核心地段上漲,不會影響大多數人的錢袋子,反而小城市房價低,老百姓手裡的活錢更多,更容易激發消費。
接下來,振興消費才是最關鍵,要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收入,以及提高老百姓的財產性收入,以及給勞動者更多假期,發放更多消費券;
這樣才能培育出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才有實力跟美國長期博弈下去,博弈時間越久,越有利於我們。
02,接下來如何處理我們手中的房子?
如果你房子還能升值,你就暗自慶幸,因為還能給你帶來正向穩定現金流。
如果房子不能升值了,給你兩條思路:
一個是置換,就是把不升值的房子賣了,買入能夠升值的房子;
另外一條思路,房子不賣,通過房子從銀行融錢,然後把錢投入到能夠產生正向穩定現金流的通道裏面去。
去年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成都麓湖業主,紛紛選擇做經營貸,把錢投入到港險,每年賺取約4個點的套利,1000萬就是40萬。
作為一個普通人,你一年去哪裡賺40萬,累死累活你都搞不到40萬,但是人家腦子轉一下,不用吹灰之力,40萬到手。
有的時候,賺錢就是信息差,你在什麼樣的圈子,接觸到的就是什麼樣的信息。
為什麼我們要踮起腳尖買最貴的房子?
首先月供根本不是靠你的工資收入和經營收入,而是錢生錢來覆蓋,其次,你踮起腳尖買的房子,接觸到的圈子和信息差,跟你輕輕鬆鬆買得起的房子,接觸到的圈子和信息差,完全不同!
還記得我反覆強調的一句話嗎?看不見的東西,比看得見的東西,重要1萬倍。
大家把這一條準則牢記在心,做任何決策都從這條準則出發,你會飛速成長!真的,不騙你,我就是這一路走過來的!
03,房子背後真正的價值,是信用
我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金錢到底是什麼?」
書本上, 關於錢的定義是儲蓄、交換、度量「價值」的工具,這句話雲里霧裡的,大家不好理解,我用大白話告訴大家,金錢到底是什麼?
兩個字概括,是信用!
你拿着100塊去便利店買東西,老闆願意收下這100元,說明是老闆相信了這100元的價值,這個相信背後就是信用。而信用的背後,是國家在擔保。
很多人認為,賺錢的工具是勞動,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認為賺錢的工具還是靠「信用」。
我們跟銀行借錢,銀行憑什麼把錢借給你,還不是因為你有「信用」。
信用越高,代表你賺錢能力越強,你擁有的財富就會更多,信用越低,代表你賺錢能力越弱,你擁有的財富就會更少。
勞動可以創造價值,但是價值想要換成錢,就不要靠信用,不是用價值換錢,而是用信用去換錢。
既然大家知道了信用的價值,那我們如何賺取信用呢?
這個時候,你名下必須要有公司,如果你名下公司的產品,不具備信用價值,這個時候,兩個方式,一個是找明星給你代言,另一個是老闆自己做ip,為自己代言。
贏得粉絲和口碑的過程,就是增加個人和品牌信用的過程。
一句話概括,如果大家想要賺錢,就必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信用」上, 這個比產品和服務更加珍貴。
因為大家不缺產品,缺的是認真做好服務、真誠、有信任感的「導購」ip。這樣可以減少大家的決策成本,同時你個人的信用也會飛速增加。
現在能夠跑出來的創業公司,幾乎都具備一個能力,就是造勢的能力,節約廣告成本的能力,能賺錢的公司,絕對不單單是靠技術,更多是市場、是營銷端的勝出。
大家要記住,錢的本質是信用,但信用不一定是錢,信用需要用利他來交換,你能夠給大家提供什麼價值?這個是信用的底層邏輯。
成為有錢人的唯一方法,記住,是唯一方法,那就是投資房產!
你說你干企業很厲害,你公司有1000名員工,對不起,你不是有錢人,因為你成本巨高,你要養活1000名員工以及背後的家庭,但是你有社會信譽度,你只需要把這個信譽度,轉化為信用,進而掌握更多的可支配現金,你就能夠從投資領域賺到錢。
為什麼經營企業無法成為真正意義的有錢人,因為你絕大部分錢都分出去,裏面很大一部分都是稅,這些都是你的成本。
但投資不用交稅,而且你可以持續提升信用,持續拿到融資,持續投資,形成正向閉環。
當然,這一步也是最難的, 因為要克服一切人性的弱點,但凡有一個你克服不了,等待你的就是無盡的深淵。
04,負債100萬跟負債1個億的人,其實思維完全不同!
負債100萬,你的第一還款來源多數情況下,就是你的經營性收入,或者是工資。
這種情況下,負債100萬的人,生活是很痛苦的,為啥?
即便他每個月穩定收入是2萬塊錢,但是這兩萬塊錢裏面,可能6000元需要還給銀行,再加上家裡的日常開銷,每個月兩萬塊錢,可能全部花光了。這就是典型的手停口停,社會上普通人裏面,最真實的寫照。
負債1個億的人呢,情況完全不一樣,一般來說,能夠負債1個億的老闆,最少他有3-5個億的資產,要麼是工業園區、廠房、設備,要麼是寫字樓、商鋪、豪宅等。
如果他沒有3-5個億的資產,銀行也不會給他1個億的貸款,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吧。
這個時候,負債1個億的老闆,怎麼還銀行利息呢?
靠企業經營收入,去還銀行利息嗎?絕對不是!企業經營收入,其實只夠發員工工資,以及老闆日常開支,剩下來的部分,以及貸款的1個億,會繼續購買資產,或者是自建資產。
比如說又繼續投入1個億,買了一塊地,蓋科技園區,接着用這個科技園區的包裝, 從銀行貸出10個億的開發貸,這個園區銀行估值是25個億,所以敢貸10個億給這個老闆。
這個時候,老闆的負債是不是多增加了10個億,但是老闆手裡的資產是不是變成了25個億,是不是又可以用資產繼續從銀行貸款,接着用貸款繼續打造資產,只要是正向螺旋發展,這個老闆的負債就不用擔心,而且隨着資產越來越多,手裏面的現金流也越多。
一邊是負債,另一邊是資產,只要你有本事讓資產永遠高於負債,你就不算是真負債,也不用經營性收入和勞動收入去還銀行錢,而是用資產估值出來的新債,去還銀行舊債就行了。
有人說,這是不是擊鼓傳花?
不一定,主要鑒定,在於你拿着銀行的錢,是否在真的運作你的產業,如果是虛的,就是個空手套白狼的遊戲,很有可能就把自己玩進去了,如果是實的,用金融賦能實業,還能夠產生正向穩定現金流,你就不用怕,反而會越走越穩。
05,普通人如何保衛自己的財富?蔣老師給出了3條路!
毫不客氣的說,樓市硬着陸已定了,但是這背後也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分化!
一方面,我們的老家,三四線城市,18線小縣城,這些地方的房子會淪為「資產黑洞」。
就不拿什麼西北地區、東北地區的房價來舉例了,這些地方的房價慘不忍睹。
我們就說深圳旁邊的惠州,經濟還可以吧?但是惠州很多區域的房子,價格已經跌去了70%。
歸根結底,就是房子供應遠遠大於需求,就算是不再建新房,存量房十年內都賣不完,不僅不好賣,租也不好租。140平米的四房三衛戶型,小區園林綠化特別好,距離深圳車程大概在1個半小時,這樣的房子,月租金不到2000元,而且掛牌出去,無人問津!這就是資產黑洞!
另外一方面,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核心板塊的房子,不僅房價還在上漲, 租金也在上漲,這背後的邏輯很簡單,是需求遠遠大於供給。
蔣老師前段時間在深圳換房,因為家裡生了寶寶,父母也過來了,所以換了一個更大的空間,我原來那套房子,位置很好,開車十分鐘可以到達福田cbd、15分鐘可以到達深圳灣,25分鐘可以到達機場,關鍵是樓底下就是地鐵站,旁邊200米範圍內,有4個學校,兩個還是名校。
你知道我這套房子面積多少嗎?60平米,兩房,我還沒有掛牌,僅僅在業主群發佈我要把這套房子出租,你知道嗎?15分鐘內,就有4個租客要租,結果我9500元的月租金出租了。
很慶幸,當時我買入這套房子的時候,是根據地段和板塊來選的,如果我貪圖面積大,買了偏遠一點的房子,租售比不可能有今天這麼高,也不可能有今天這麼好租。
我想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就是核心城市核心板塊的房子,就是大家手裏面最好的避險資產,這個比黃金好使!
什麼是核心城市核心板塊,舉個例子:深圳南山、上海的前灘、北京的海淀,這些區域裏面,排名前五的板塊,都是具備稀缺性的。
說了這麼多,給大家支招,就是普通老百姓,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
第一,降低惡性負債,就是停止一些不必要的消費,比如說我們很多女粉絲,平時美容院每個月消費大幾千,甚至幾萬,一次性充卡就是5萬、10萬,請你們看清眼下的形勢,未來幾年,錢會更難賺,有些不必要的消費,該縮減就要縮減。
女人真正的魅力,不是滿臉膠原蛋白,而是由內而外散發的出來的自信,口吐芬芳,才華橫溢!後者比前者更加稀缺。
第二,懂得置換,置換有兩個邏輯,一個是產品置換,就是把舊房子賣了,去買一個能夠升值的新房子,這個房子地段更好,產品更新,升值確定性更強。
另外一個置換邏輯,是債務置換,就是你高位站崗買入一套房子,目前還有負債,而且房子的價格還在持續下跌,這個時候,你賣掉又不划算,怎麼辦呢?
債務要置換,就是你要通過這套房子去融錢,拿到錢之後,把錢投入到一個能夠產生確定性收益的通道裏面,用這個確定性收益去覆蓋你每個月的月供和利息,同時還能給你帶來正向現金流,其實你買這套房子也不算虧,合理止損!
第三,打通多渠道收入來源
舉個例子,今年的deepseek很火,我就看到有很多人,在網上賣課,教大家如何使用deepseek,其實這個課程,在我看來就是智商稅。
但是呢?你要知道,在中國14億人裏面,最少有2億人有這個需求,比如說政府機關單位,就要求每個人會使用deepseek,不要覺得教大家使用deepseek很low,其實越low的生意,越賺錢;
因為客群很寬廣,加上自媒體傳播,短時間可以銷售幾萬份,幾十萬份,一份賣99元,你一套課程就能賺回一套房子的錢。
蔣老師第一桶金,就是在網上賣課,大家千萬不要覺得賣課就是割韭菜,如果你這麼看,說明你根本不懂互聯網。
賣課其實是在給14億網民賦能,我賣199元的課程,裏面有400多節課程,每節課程都是講實操方法和案例,我怎麼成割韭菜了呢?
這套課程口碑爆棚,全網賣了3萬多份,我就是靠賣課,賺取了我的第一桶金,開啟了我在深圳買房之路。
真正的割韭菜,是你到線下,花了幾萬塊錢,然後老師什麼都沒教你,就給你一堆情緒價值,比如說成功學,這個就有割韭菜的嫌疑了。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知識付費,因為這裏面,需要你具備非常強的學習能力,非常高效的學習方法,因為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做知識的搬運和消化傳播,你消化知識的速度,決定了你產品的迭代和傳播速度。
我只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你要思考:
如何打造一款邊際成本足夠低的產品,然後通過互聯網流量槓桿,進行傳播和銷售,並且你這個產品,可以賣給數億網民,他們都有這個需求,做到這一點,你一個人的力量就放大了。
千萬不要只會實體店的思考模式,我要做一個生意,我就要去建廠房、組建公司、租門面,這樣一套操作下來,錢沒賺到,幾百萬虧進去了。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就是告訴大家,在沒有任何現金存款投入的情況下,我們就能產生現金流,這才是高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