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持在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完善和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優化考核和管控措施,動態調整債務高風險地區名單,支持打開新的投資空間。按照科學分類、精準置換的原則,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工作。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堅決遏制違規舉債衝動。加快剝離地方融資平台政府融資功能,推動市場化轉型和債務風險化解。
堅持在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
如何理解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在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對澎湃新聞分析稱,「在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強調要平衡好化債和發展之間的關係,避免過度聚焦化債而導致發展停滯,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債務風險的化解。
馮琳認為,「在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可具體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去年11月財政部推出10萬億隱債債務置換方案,可以幫助地方緩解化債壓力,騰挪出更多資金、資源用於謀發展;二是地方應積極尋找地區經濟發展的新驅動,通過整合資源、產業投資、創新驅動等方式培育新動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三是不斷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適當加強中央事權,由中央在資金、項目等方面發力,在穩增長方面承擔更大責任。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中國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鍾輝勇對澎湃新聞表示,「在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反映了在處理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時,化解債務風險更加強調通過經濟增長、擴大稅基、提升財政收入來解決債務問題,而不是簡單靠緊縮政策。同時,化債也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債務風險的降低可以獲得更大的財政空間,更好促進經濟的高質量增長。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對澎湃新聞分析稱,目前,部分地區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較為嚴重,需通過債務置換等方式「以時間換空間」,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同時,在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等情況下,政府可以通過發行政府債券促進經濟發展,為下一步償還政府債務奠定基礎。此外,應在債務置換及控制債務的過程中發展經濟,化解債務與經濟發展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打開新的投資空間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優化考核和管控措施,動態調整債務高風險地區名單,支持打開新的投資空間。
鍾輝勇認為,過去地方債務管理更多關注總量控制,未來可能會更強調結構性調整,如優化債務期限、降低融資成本、調整投向等。同時,動態調整債務高風險地區名單說明對地方債務風險管理採取更精細化、差異化的策略,並不搞「一刀切」。哪些地區停留在債務高風險地區名單會隨經濟形勢、財政收入、債務償付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以避免政府投資的過度緊縮影響地方經濟發展。
溫來成表示,進入名單的省份無法上新的政府投資項目,這或對地方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因此,應根據這些省份的化債情況,及時調整高風險地區名單。
馮琳指出,相關省份在退出化債重點省份後,投融資方面受到的限制將會減輕,這將為地區經濟增長注入活力。
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支持打開新的投資空間」,是否意味着地方投融資限制有所鬆動?
鍾輝勇分析,「支持打開新的投資空間」這一表述傳遞出重要信號,說明仍然鼓勵地方政府投資,但投資結構需要進行調整。中央支持地方政府根據當地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引導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領域,更好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融合。
馮琳認為,「打開新的投資空間」意味着在大規模債務置換減輕地方債務壓力後,今年地方政府投資能力將相應增強。這是當前全方位提振內需的一個重要發力點。
溫來成認為,在目前經濟條件下,部分投資項目,如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新領域,需要政府投資並發揮應有的作用。
「科學分類、精準置換」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按照科學分類、精準置換的原則,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工作。如何理解 「科學分類、精準置換」?
鍾輝勇認為,「科學分類」主要針對地方隱性債務的界定,這是地方債務風險中風險較高的部分;「精準置換」的關鍵是確保債務重組過程中降低財政風險、優化債務結構。比如,針對期限錯配問題,可以通過置換長周期債務,避免短期償債壓力過大;針對高息負擔問題,可以利用低成本政府債務(如專項債)置換高息隱性債務,減少利息支出壓力等。
馮琳表示, 「科學分類、精準置換」可能是指在推進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隱債的過程中,應當按照隱債的剩餘期限、付息壓力等進行分類,優先置換高息短期債務,從而優化債務結構,降低利息負擔。
溫來成分析,部分平台公司欠債種類可能較多,包括城投債、銀行貸款、非標債務等。在置換過程中,應優先考慮平台公司過去承擔的公益性項目所產生的債務,或是優先置換債務量較大、利率較高的債務,以發揮置換的作用。
澎湃新聞記者 林倩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