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17天走出13板火爆行情的杭鋼股份(600126.sh)以跌停收盤。消息面上,杭鋼股份昨日盤後發佈異動公告稱,公司股價已嚴重脫離基本面。
熱點概念催化股價上漲
杭鋼股份股價開啟上漲模式,或緣起於這樣一則消息。
2025年2月3日,杭鋼股份全資子公司浙江省數據管理有限公司發佈消息,宣布已完成deepseek-r1大模型的適配工作,並基於國產gpu集群實現了從70億參數到170億參數的全系列蒸餾模型部署 。這一消息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資本市場激起了千層浪。
在 ai 概念持續火爆的市場環境下,市場迅速將杭鋼股份與當下熱門的ai概念緊密聯繫在一起,認為其在ai算力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紛紛解讀為杭鋼股份即將開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新篇章,一場 「ai + 鋼鐵」 的產業變革似乎即將拉開帷幕。
這種樂觀的市場解讀,使得投資者對杭鋼股份的未來充滿了想像空間,大量資金迅速湧入,推動股價開啟了連續漲停模式。從2月5日起,杭鋼股份股價猶如火箭般躥升,在短短几個交易日內,就實現了令人咋舌的漲幅。
股價暴漲期間,杭鋼股份多次發佈澄清公告強調,公司與deepseek系統的開發、應用等核心技術毫無關聯,且與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研究有限公司也無任何業務往來。
當市場對杭鋼股份與deepseek的關係逐漸冷靜下來之時,另一則傳聞又將其股價推向了新的高潮。
市場傳出杭鋼股份與阿里雲合作建設雲數據中心的消息,瞬間再次點燃了投資者的熱情。據了解,杭鋼股份與阿里雲的合作淵源可以追溯到2020年,雙方曾簽訂關於共建浙江雲計算數據中心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但這一早已存在的合作消息,在2025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 3800 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 硬件基礎設施後,被市場重新挖掘和解讀。
投資者們開始憧憬,杭鋼股份憑藉與阿里雲的合作基礎,有望在阿里巨額投資的浪潮中分得一杯羹,從而在雲計算和ai硬件基礎設施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在這種預期的推動下,杭鋼股份股價在2月25日、26日再度連收兩個漲停。
這一傳聞背後,反映出市場對傳統企業向數字經濟轉型的高度期待。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傳統行業企業的轉型之路備受關注,一旦有相關的消息傳出,哪怕只是模糊的傳聞,也容易引發市場的過度反應。杭鋼股份與阿里合作的傳聞,恰好迎合了市場對鋼鐵企業向數字經濟轉型的期待,成為了股價上漲的又一強大動力。
股價與公司基本面背離
杭鋼股份作為一家在鋼鐵行業深耕多年的企業,其主營業務為鋼鐵及其壓延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這一業務構成了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
然而,近年來鋼鐵行業面臨著諸多挑戰,杭鋼股份也難以獨善其身。
2023年,杭鋼股份雖然實現營收558.3億元,但凈利潤僅1.82 億元,扣非凈利潤更是低至-1324萬元。而到了2024年,公司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預計凈利潤為-6.3億元左右,扣非凈利潤約為-8.3億元左右 。公司在業績預告中解釋稱,報告期內國內鋼鐵行業的低迷態勢,以及原燃材料價格的高位運行,導致企業經營壓力巨大。
這種價格倒掛的局面,使得杭鋼股份的毛利率不斷下滑,盈利能力受到嚴重削弱。2022年,公司毛利率為2.74%,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降至1.51%,而2024年更是低至0.24%(未經審計)。
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浪潮下,杭鋼股份也試圖通過涉足算力業務來實現業務轉型和多元化發展。然而,從目前來看,其算力業務在公司整體業務布局中所佔的比重極小,對公司業績和股價的支撐作用微乎其微。
鋼股份的算力業務主要由子公司經營,其經營模式主要是採購硬件設備及相關軟件,集成後向客戶提供租賃服務 ,並不涉及算力核心技術的研發等關鍵環節。這種較為簡單的經營模式,使得公司在算力市場中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從營收佔比來看,預計2024年度算力業務僅占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的0.06% 。這一極低的佔比,意味着算力業務目前還遠遠無法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此外,雖然杭鋼股份在算力業務上有所投入,如建設雲計算數據中心等,但相關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尚未得到有效體現 。以利潤規模相對較大的杭鋼雲計算數據中心為例,2023年虧損1898萬元,2024 年上半年雖轉為盈利732.7萬元,但整體盈利水平依然較低,還無法對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帶來明顯支撐 。
這一系列事實表明,杭鋼股份的算力業務目前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無論是從業務規模還是盈利能力上,都難以支撐其股價的大幅上漲。
杭鋼股份股價在短期內的大幅上漲,與公司基本面之間形成了鮮明的背離,映照出資本市場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熱點概念的刺激和市場傳聞的推動,使得股價在短期內脫離了公司實際價值的軌道,呈現出一種虛假的繁榮景象 。而這也為投資者們敲響了警鐘,在面對熱點概念和市場傳聞時,不能盲目跟風,應回歸理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