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可以初窺行業整體經營運行情況。從鋼鐵行業上市公司已披露的2024年的業績預告來看,根據申萬行業分類,截至2月8日,鋼鐵行業上市公司共計47家,其中27家發佈了年度業績預告,部分為發債主體。受市場供需失衡影響,多數鋼企虧損加劇,不過也有不少企業凈利潤出現逆勢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在產業債利差逐步收窄的趨勢下,部分短期償債指標有所改善,現金流相對緩解的發債鋼企仍值得關注,不過受制於行業宏觀背景,利潤空間仍然持續承壓,產業永續債的次級條款溢價或仍存一定挖掘空間。
最高預虧損超71億,鋼鐵市場供需失衡或是主因
從上市鋼企業績預告來看,虧損鋼企占多數,其中鞍鋼股份預虧損最多,或高達71.09億元,此外凈利潤虧損變動幅度最大的為廣東中南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凈利潤同比預計下滑2751.44%。多數鋼企認為市場供需失衡是導致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的關鍵因素。
圖:披露2024年業績預告的鋼鐵產業發債人


數據來源:Wind,財聯社整理
如鞍鋼股份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受鋼鐵行業下游需求持續不振、弱周期、低景氣度影響,供銷兩端市場價差快速收窄,公司盈利空間受到進一步壓縮。
安陽鋼鐵認為,公司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2024年鋼鐵行業供需矛盾依舊突出,鋼材價格震蕩下行、持續低位,疊加鐵礦石等原料價格易漲難跌的影響,行業利潤同比明顯下降。
不過也有不少鋼企在2024年業績預告中成績喜人。
如凈利潤漲幅最大的盛德鑫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業績預告中顯示,公司凈利潤變動幅度同比高增或可達95%至2.35億元。公司解釋稱,因主業聚焦火電超超臨界鍋爐製造行業,受益於下游訂單激增,公司同期在手訂單相應增加,同時不鏽鋼管產出量較同期增長約30.72%,合金鋼管產出量較同期增長8.56%。公司產品毛利率提升也帶動公司利潤增長。
在業內人士看來,去年地產表現較弱,基建力度尚未體現,對鋼鐵行業的景氣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不過我國鋼鐵行業的韌性較大,去年鋼材出口繼續明顯增長、政策支持下的製造業用鋼需求持續增加,對行業形成支撐。
對於鋼鐵行業的運行情況,鋼鐵行業協會原會長姚林此前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七次會員大會上表示,2024年是鋼鐵行業深度調整的關鍵一年,傳統用鋼行業下行壓力加大、原燃料價格易漲難跌,鋼鐵行業運行持續呈現高產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價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進入「減量發展、存量優化」階段的特徵日益明顯。
有鋼鐵業內人士指出,2024年建築業用鋼佔比進一步下降至50%,製造業用鋼佔比從2020年的42%提高到2024年的50%,鋼鐵產品結構調整仍在持續。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加持下,「兩重」建設的推進有望成為其支撐,在產業債利差逐步收窄的趨勢下,部分短期償債指標有所改善,現金流相對緩解的發債鋼企仍值得關注。
融資增長但利差收窄,鋼鐵永續債或仍存挖掘空間
財聯社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月8日,仍有存續債券的上市鋼企共計16家,剔除集團層面永續債後的合計規模521.17億元,以可轉債為主。
從鋼企融資情況來看,去年鋼鐵行業債券發行量有所回升,凈融資額連續好轉後已回正。Wind數據顯示,2024年鋼企全年債券發行量達到至1904.50億元,為近3年最高值,凈融資額也自2021年後連續3年凈流出狀態轉至2024年的凈流入246.50億元。
不過相較其他產業,鋼鐵債2024年整體融資節奏仍相對放緩。建築裝飾、交通運輸、非銀金融和公用事業成為全年產業債供給主力,發行規模均超萬億元。
圖:2024 年各行業債券發行量(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東吳固收,財聯社整理
東吳證券分析師李勇對此表示,融資力度較大的行業或主要源於2024年中央財政及地方財政持續加大基建投資力度且資金面流動性充裕、市場利率處於下行周期致使融資成本明顯壓降,加之企業自身不斷致力於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所致,而鋼企相對高企的資產負債率對於資金騰挪受限,不過可關注受益於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機會的鋼企,其信用利差有望明顯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鋼鐵產業債發行量儘管有所增加,但新發行的鋼鐵產業債券利率明顯下降。在估值方面,因收益率下行幅度較行業利差下行幅度更大,從個券的到期收益率和剩餘期限來看,期限曲線較為平坦,期限溢價較為有限,鋼鐵企業發債利差下行一定程度上受資金面寬鬆和資產荒外溢的影響。
如作為存續債券規模最大的河鋼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初發行的「24HBIS01」較年末發行的「24河鋼股MTN001」票面利率高出66bp,而DM數據顯示,2024年河鋼股份有限公司債券的信用利差僅提升了7.22bp,其中利差走闊最高點發生在去年10月9日,也與監管政策以及市場情緒波動較大有關。
市場人士指出,鋼企發行票面利率下降至歷史低位,但並非由基本面帶動,資金松與資產荒是核心原因,而在信用利差上,全年仍以收窄為主,僅下半年以來有所反覆,個體層面的產業債利差的差距也因不同主體收入下滑、債務負擔沉重、短期償債指標不同有所分化,不過全行業「高收益」主體較為有限,以國企為主的市場結構下,整體借新還舊情況較好,仍能夠緩解債務接續的壓力。
華西固收分析師姜丹表示,儘管像鋼鐵產業債自身僅存部分季節性結構機會,但如產業永續債的次級條款溢價也有一定挖掘空間。
在姜丹看來,自2019年永續債會計新規頒佈以來,帶次級條款的永續債發行額不斷增多。次級和普通永續債的區別在於清償順序,即企業破產清算時次級永續債的清償順序劣後於普通債務。由於鋼鐵產業永續債發行人整體信用資質較強,截至去年年底存量規模也高達792億元,合計65隻,其次級條款實際發揮作用的概率較小。而同一發行人如果同時有次級永續債和普通永續債,次級永續債定價可能高於普通永續債,這一條款溢價也值得挖掘。
本文源自財聯社F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