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特朗普,中國早已未雨綢繆,以應對潛在的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只要在地緣政治和軍事領域穩住陣腳,特朗普的三線打擊也將不堪一擊。
特朗普
根據《日經新聞》的報道,中國正在逐步減少對美國貿易的依賴,並加強了對付可能的新「特朗普關稅」的準備。
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去年1—11月,美國在中國貿易總額中的佔比,僅為11.2%,這是自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的最低記錄。其中,中國對美出口佔比降至14.6%,進口佔比只有6.3%,都創下新低。
在穀物方面,中國大幅降低了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以前,美國出口大豆時會對中國「卡脖子」,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去年1—11月,在中國農作物進口中,美國大豆佔比僅有兩成,而美國小麥進口的比例還不到兩成。
美國大豆
在日本經濟學家看來,「對美貿易,將成為中國與特朗普進行交易的籌碼」。如果與喜歡交易的特朗普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劇,中方很可能會增加此前一直在減少的對美進口。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特朗普,勢必會在科技和貿易、意識形態、以及軍事地緣政治這三條線上,對中國發起全方位打擊。
如今,中方已經在經貿層面,做好了充分準備,就算特朗普真的把中國產品的關稅提高到60%,中方受到的衝擊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相反,美國通脹本來就高,再漲關稅,老百姓可受不了。特朗普想通過「再工業化」緩解壓力?過去八年已經證明,美國企業家對這條路並不感冒。
中國發射洲際彈道導彈
而在地緣政治和軍事領域,雖然特朗普本人並不想和中國直接發生衝突,但要是他的「美國優先」政策,被持有極端「中國優先」思想的美政客所左右,他很可能會考慮通過加強地緣政治和軍事手段,來向中國施壓,以換取在經貿談判桌上的更多話語權。這樣一來,中美兩國之間就有可能爆發直接的衝突。
對此,中方依然可以使用「相互威懾」理論。想當年美蘇冷戰,兩大國雖然小摩擦不斷,但因為有核威懾在,誰也沒敢真的動手。現在,中方除了把核武器當「護身符」外,也能在人工智能領域,和美國展開互相威懾。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展現創新活力
這樣一來,中國就得在監管和發展之間找個平衡點,不然很可能就被美國掌握了主動權,在未來科技領域處於不利的地位。
不過,雖然中美之間有很多博弈,但是有些東西是不能拿出來作為籌碼的,台灣問題就是典型的例子。儘管在特朗普看來,動用台灣這個籌碼,一定程度上是最低成本的,但從中國來看,台灣是中國國家的核心利益,而且是核心當中的核心,未來如果特朗普要和中國談判,必須要守住這個底線。
所以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必須展示自己的實力。只有在絕對強大的實力面前,美國才會變得現實,其對華政策才會變得更理性。
總的來說,面對特朗普上台後給世界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中國已經在經貿領域搶佔了先機,如果能在其他兩條線上穩住節奏,未來的談判主動權更多會掌握在中方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