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歡迎收看cls同學11月的宏觀推演,本系列專註國內國外最新宏觀經濟走勢的每月月度解讀,這裡沒有你死我活的大棋論,也沒有倒閉崩潰的陰謀論,僅致力於把更加專業客觀的宏觀經濟內容,用大家都能聽的懂方式交流分享,用公開的數據探索全球真實的經濟脈絡
好了話不多說,我們進入11月的內容
本月公布的10月居民物價指數cpi和工業出廠價格指數ppi表現的都不是很好,居民物價相比9月又開始了負增長,前幾期我們對這個走勢已經給出了預估,目前來看基本是根據之前的預測在走的

居民物價這塊用更長的周期,也就是今年相比去年來說,其實整體並沒有多大的波動,前幾個月的上漲是肉和菜因為波動導致供應不足,而本月的下降則是食品價格逐漸回到了正常的區間
目前來看相比去年價格漲幅最大的一個是鮮菜21.6%,另一個是豬肉14.2%,這兩個是大家每天都會接觸到的,所以他們的漲價對居民體感物價影響最大,這也是明明cpi今年基本沒有漲幅,但很多人依舊說今年東西漲價明顯的原因
如果把時間拉長,這十年來漲幅最大的品類我相信很多人都猜不到
其實是中藥
十年的時間漲幅有40%,食品類平均漲幅在30%左右,屬於第二梯隊,而降價最多的是耐用消費品,汽車、電話、家電都有10%-20%的降幅
目前來看,11月和12月的居民物價大概率還是維持現狀,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今年各省發放的消費券和最近開始的政府端化債,一個是定向向大型設備、汽車、家電的滴灌,一個是定向向基建的滴灌,在沒有大水漫灌的背景下,居民物價主要跟居民消費信心掛鈎,而我國的居民消費信心又跟房價掛鈎,所以現在的居民物價cpi其實是一個很後置的指標,研究的意義越來越小了,未來沒有大的波動,我們的節目也會比較少聊了,我們重點關注更加前置的各項指標
民生聊完了,我們看一下企業的近況,10月到11月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我國企業的經營情況,那就是上游價格復蘇,中游觀望減產,下游靠着補貼出貨,從10月判斷收縮還是擴張的指標製造業pmi我們可以看出,這次pmi時隔六個月的重回擴張跟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強相關
9月底隨着股市的閃電牛出現,大宗市場各類商品期貨價格也受到了顯著影響,讓10月的原材料價格被動上漲了很多,而中游的各家生產商都很清楚目前商品的供需並沒有真正發生反轉,看到原材料期貨價格大幅上漲後,除了急需完成訂單的廠家之外,很多中游生產商都選擇了緩一緩進貨,最終造成了我們剛剛講到的近期工業領域的上游價格復蘇,中游觀望減產,作用在pmi指標上也讓pmi出現了10月這次的反季節性上升
下游商品的消費端在近期受到兩個利好的提振,一個是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的以舊換新在10月後持續發力,另一個則是碰到了雙十一
我在之前的視頻也提到過在今年這麼多補貼的背景下,雙十一的數據可以期待一下,最終雙十一的表現也符合了我的預期,據郵政的數據,本次雙11全周期的三周時間裏,全國攬收快遞總量為120.82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1.4%,這也證明了發不限額的消費券這個思路是沒有問題的,這次從7月開始的3000億消費券試水可以說是比較優秀的拉動了一波消費,在這種模式被證明有效後,我預計2025年會有更多、更廣、更直達民生的各類消費券政策出台
9月底這波政策的集中出台,讓我國今年來低迷的消費信心發生了變化,雖然居民物價在10月是向下的,但就像我們剛剛講過的,居民物價是因為食品上漲後回調拖累,實際來看很多冰凍了很久的數據,有了轉好的跡象,比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現了比較大的反彈,結束了二階導為負的旅途,財政收入也因為股票印花稅和消費稅的大幅增長而回到正增長,m1和m2的反彈預示着居民存款終於出現了從理財移出的跡象
我在926央媽政策反轉後有點過度關注股市了,看到各路遊資散戶不顧基本面猛拉指數,讓原本感覺要逐漸走向成熟市場的我國股市被扒掉了底褲,心痛之餘可能對政策的實際效用有些過分看空了
雖然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不論是預期內的降息降准還是10萬億表內互換的化債額度,對實體的促進作用都不會太大,但真正懂行的人其實並不多,人們在看到各種利好後,尤其是股市真金白銀的大漲後,真的相信了
在現代貨幣體系下,無錨的貨幣和經濟想要繼續擴張靠的就是信貸擴張,所以信心比黃金更值錢,這波在10月後的「為之一振」,就是信心發生變化後造成的,急先鋒大a起到了點燃烽火台的作用,雖然大漲後面可能會面對一地的雞毛,但這次股市的點火成功,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至於未來能不能讓信心延續,則要看這把火能不能持續住,其中最重點的當然是房價是否能止跌莫屬
今年5月的時候政策曾經定向給房地產發力過一次,出台了一系列房地產刺激政策,但最終並沒有產生多少水花,結果也導致今年下半年經濟陷入泥潭,9月的這次對於房地產的放寬政策其實並沒有相比5月那波大,但因為信心的好轉,房價跌幅在11月出現了明顯的收窄跡象
從這張圖可以看到,今年以來我國房價降幅創出了歷史最高水平,上半年一線城市領跌,每月都環比下跌1%以上,到了下半年二三線城市被拽下水,每月環比跌幅也來到了1%,5月17號的那波政策只作用了不到兩個月,並且反應最快的一線城市也並沒有止住下跌,但是9月這次來自各方面信心的變化,讓冰封的樓市有了回暖的跡象,10月一線城市的下跌直接就停止了,成交量也出現了大幅的上漲
一線城市裡北京好於深圳好於上海,廣州作為唯一繼續下跌的拖油瓶,在11月放開了買房落戶,其實就是想跟上這一波節奏,至於一線是否能夠真的企穩止跌,進而帶動全國樓市止跌,未來三個月的表現至關重要,時間來到11月,買買買的熱度開始下滑,成交量也在逐周減少,本次會重複5月的短暫回暖還是走出獨立走勢,可以觀察更加前置的指標,居民端是否開始主動上槓桿,即社會融資的居民端數據是否持續上升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國的居民部門加槓桿歷來都是被動的,大多都是政府端寬鬆放水,出現資產價格上漲後,居民端才會跟隨,主要就是作用在房地產上,不管是08年的四萬億還是16年的棚改皆是如此,只不過隨着房價越來越偏離居民收入,刺激的效力越來越小,最後一次是疫情放水帶動的21年房價最後一波上漲,此後房價對小的刺激已經沒有反應了,23年的萬億國債刺激,居民端直接選擇了不跟,相對應的房價則是一瀉千里
根據這個結論來看,政府端的小幅刺激可能難以提振樓市,11月初這次的10萬億我在好文系列的22期已經講的很清楚了,看似量很大,但實際是沒有新增的,也就是沒有新水放出來,至於原因我認為可能是我國政府端的債務槓桿已經達到了一個內部劃定的上限,再大肆的放水,更為重要,影響出海大戰略的匯率可能會出問題,所以兩相對比之下,我們最後還是選擇了高端製造出海這一轉型思路,犧牲了房價企穩止跌關鍵節點的用力
那結合以上分析,我認為本輪還不是真正的復蘇,我也還是維持原來的房價推演,我國的房價大概率是在明年下半年才會開始真正的止跌,具體的判斷分析可以去看9月的plus視頻,也可以等我過段時間更新深度專題系列,我會根據目前全國土地房產的供需情況,精細化的推測一下止跌的節點
10月到11月除了我國因為政策刺激,經濟層面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其他經濟體的實際經濟情況變化不大,特朗普勝選更多的影響體現在全球資產層面
本月歐洲的通脹出現了反覆, 三季度的gdp環比增長0.4%也高於預期,但基於在2025年歐洲跟中美兩國都有進一步升級貿易戰的可能,全球對歐洲未來的經濟前期都比較看衰,歐洲央行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在12月美國降息預期減弱的情況下,歐洲這邊大概率會依舊保持快速降息的節奏,目前12月繼續降息50個基點還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作為今年經濟表現最好的英屬國家,也是唯一還沒有降息的澳大利亞,近期的經濟過熱情況有所緩解,但是澳聯儲非常謹慎,預計明年中旬才會開始降息,但銀行的住房貸款利率已經開始下調,也算是前置的一種降息信號,這也造成了近期澳元兌美元的大幅貶值
日本這邊,目前的經濟跟美國情況類似,消費亮眼但製造業不振,依靠個人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日本的gdp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保持上升態勢了,但日本央行的加息動作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後推,加上日本目前政治層面上的動蕩,我並不看好日本經濟在短期內的表現
除了歐洲會繼續大幅降息,澳洲開始轉向,日本放慢了加息步伐,全球南方國家近期也在偏向繼續降息,南非的cpi已經回到了2020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智利在今年已經降息了6次,韓國、泰國與菲律賓等亞洲經濟體也在近期掀起一股降息潮,在全球寬鬆的大背景下,反而11月,全球資本的高地,美國的降息預期發生了反轉
最近一個多月的時間,市場對美聯儲在12月降息的預期從最樂觀的50個基點,下滑到了25個,懂王勝選後更是降至了不降息和降息25基點五五開,單從經濟數據上來看,美國這邊變化跟全球一樣,都是進入了垃圾時間
非農就業因為颶風、罷工等影響,採集量不足,導致數據劇烈下滑,參考價值不大,這一點我們上期視頻就已經講過了,而市場也對這個數據有預期,所以10月暴跌的非農就業並沒有給資本市場帶來什麼影響,我們直接來看其他的就業數據情況,失業率在10月小幅上升從4.05%升至4.14%,但新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減少了1.2萬人,是五個月來的最低,整體來看美國的就業情況還是相對比較穩定的,在今年8月因為失業率飆升到4.3%觸發的衰退指標薩姆規則也重新回到了正常的區間,從失業率情況來看,美國軟着陸的概率提升了
物價方面的cpi在10月也是跟歐洲類似,出現小幅反彈,主要還是因為權重佔比36%的房租在近期出現了止跌回升
美國的房價走勢向前平移16個月後跟房租走勢重合度很高,可以用來預測房租和住宅cpi,從這張圖可以看出,美國房價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有階段的反彈出現,作用在16個月後,也就是今年的10月後,可能會帶動美國房租的上漲,因為房租對cpi整體的佔比過大,所以可以推斷,未來幾個月,美國的cpi可能都難以繼續下降,這對期待美國降息,刺激股市債市和出口的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消息
美國目前跟日本一樣,是消費亮眼但製造業不振,中低端製造業迴流美國已經被證偽,高端迴流也看不到太多起色,10月芝加哥pmi再次大幅低於預期來到41.6,這是繼今年5月這個指數暴跌到35.4後的第二次大幅下跌,為什麼美國製造業在如此差的情況下,經濟依舊在增長,歸其原因都是拜登三大放水法案的原因
拜登的法案主要就是定向對居民生活和製造業投資給予大量的補貼, 我們用三駕馬車的框架來分析的話,消費端受益於居民生活補貼,投資端受益於製造業投資補貼,唯獨製造業生產不出來商品亦或者生產出來的商品成本過高出口不出去,造成貿易逆差越來越大,讓出口端拖累了整體,三駕馬車裡消費大於投資大於零大於出口,最終讓美國經濟保持了正增長,也造成了國家債務的快速上升和通脹的極端頑固,正增長的背後是天量的債務,拜登執政的這四年對於美國來說,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埋下了大雷,我給他打負分
本月最重磅的新聞當屬特朗普勝選,並橫掃兩院,完成了集權的第一步,我在今年初小號更新的2024十大預測里,第一條就給到了特朗普獲勝的預測,算是最早一批預測懂王勝選的博主
從宏觀經濟的領域來看,這次懂王的回歸目前幾乎所以的媒體都認為他會繼續的大幅發債放水,提高美國的赤字和通脹,但大部分人好像都忽略了,其實特朗普競選綱領的第一條內容就是削減支出結束通脹,反而大家一直是在關注他對非法移民、墮胎,關稅方面的政策,近幾個月圍繞特朗普勝選的交易,也是懂王勝率高一點,通脹和高利率的預期就高一點,那會不會目前市場對特朗普的預判過於極端了?
單從未來幾個月美國經濟數據來看,通脹和失業率變化都會不太大,在懂王明年1月上台之前,全球資本市場大概率是進入了垃圾時間,偶爾會被懂王提名內閣人選的政策傾向擾動一下,但大的方向變化都會在預期之內
隨着懂王的勝選,對於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去留的猜測在最近開始甚囂塵上,我們早在上個月還沒有人注意到的時候,就探討過這個問題,隨着這一個月的變化,鮑威爾和特朗普之前的隔閡貌似越來越大了,懂王的左膀右臂馬斯克也開始公開表態支持「終結美聯儲」
但是不論是架空美聯儲還是設置影子主席,都需要很多時間,懂王為了儘快解決國內問題,想要削減債券利息支出,就需要快速降息,拿超低利率的債券置換這兩年發行的高利率債券,推動美國版的化債,高利率時間拖的越久,付出的成本就越高,懂王只有四年任期,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耗不起時間,所以如果鮑威爾直接服軟聽話,對懂王是最優解,這也是為什麼懂王這邊一直是親信在向外傳達對鮑威爾的惡意,他本人在近期反而不噴鮑威爾了,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給鮑威爾留着服軟的台階,目前的美聯儲降息的猶猶豫豫,缺的也是個台階,缺一個降息的理由,等到明年懂王團隊的內閣開始發佈經濟數據,降息的理由可能就會出現了,屆時美聯儲如果懂事,快速降息,那就你好我好,鮑威爾繼續你的任期,如果還是不懂事,那懂王的大刀可能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