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為世界帶來了什麼?

2024年05月15日10:35:11 財經 1707
「中國製造」為世界帶來了什麼? - 天天要聞

世界製冷行業巨頭丹佛斯集團在中國投用全球製冷研發測試中心、寶馬集團增資200億元用於華晨寶馬大東工廠的大規模升級和技術創新、意法半導體封測創新中心入駐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批批外資製造業項目在華落地,彰顯對華投資信心。

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其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約30%。2023年,中國製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工業製成品出口規模佔全球製成品市場份額超20%,「新三樣」產品出口額首次破萬億元大關。無論在傳統領域,還是高新技術領域,中國製造的含金量被全球認可,規模化、集群化、網絡化、數字化優勢更加突出。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研發與創新活力、豐富的人才儲備等優勢是全球製造業企業來華投資興業的引力所在。今年一季度,中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達到810.6億元,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引資達到377.6億元,佔全國引資比重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2.3和2.2個百分點。

今年3月,中國出台官方文件,表示將不斷擴大高水平開放,落實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對全球製造業企業來說,進入中國市場,無疑就是與機遇同行。

「大而全」持續提供穩定供給

「中國製造」為世界帶來了什麼? - 天天要聞

4月16日,義烏國際商貿城內,來自美國的外商正與商戶洽談採購電動高盧雄雞,高盧雄雞是法國的象徵。隨着2024年巴黎奧運會進入倒計時,義烏相關商品產銷兩旺。

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躍居全球首位。此後14年里,這一數值持續穩定在世界第一的位置。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廣東財經大學特聘教授陳甬軍告訴《中國報道》記者,「大而全」是中國製造業傳統的也是獨有的優勢,這與中國的發展特點息息相關。他表示,中國經濟的騰飛始於改革開放,尤其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成功融入全球生產網絡,為全球供貨,成為世界製造業的中心。

「如果從進行製造本身看,最重要的是所要生產的產品能不能造得出來、怎樣造得出來。」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賈晉京看來,如今大部分產品的一個基本特點是越來越複雜,所需的零部件越來越多,這意味着必須要在一個能夠提供絕大多數零部件的環境當中去高效、低成本地組織生產,中國製造業規模體量大、配套能力強的優勢因此凸顯出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曾在撰文談及此時闡釋說,中國製造業配套能力強,多數材料、組件都能在本土找到供應商,對創新原型產品快速試製並量產形成強大支撐。大中小企業分工配合,加上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形成了一批產品生產集中、配套設施專業、產業鏈條成熟的產業集群和高效協作的製造業網絡,不僅能滿足大規模標準化生產需要,而且能快速響應個性化定製需求。

得益於「大而全」優勢,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和全球最大的外貿出口國,與越來越多國家建立起長期、頻繁的貿易關係,「中國製造」持續惠及世界。

以今年一季度我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出口為例,出口額2.68萬億元實現增長7%,電子信息、儀器儀錶、高端裝備等高技術類中間品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汽車、家電、服裝及衣着附件出口分別增長30.9%、19.4%、6%,出口光伏產品超300億元,太陽能、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超12萬台,為相關國家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提供了支撐,有效對接共建國家消費需求,並支持它們的能源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

陳甬軍坦言,全球貿易格局當前正深度調整,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遭遇着地緣政治的衝擊,但脫離中國製造並不符合實際。外媒此前援引一家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智庫研究報告說,儘管美歐意在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但中國在全球製造業就業崗位中所佔的份額在未來數十年內仍將繼續增加。與此同時,發達國家製造業工作崗位可能會繼續減少,到2050年,其製造業就業群體占高收入勞動力的比例將從11.4%降至8.3%。

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力量

「中國製造」為世界帶來了什麼? - 天天要聞

5月7日,由四川德陽航發港鐵物流有限公司承運的780噸巴西紙漿,採用「江海鐵」多式聯運方式,跨越16659公里由巴西運抵德陽,實現了超長距離「門到門」的一站式物流交付。

4月14日至16日,時隔不到一年半再度訪華的德國總理朔爾茨,攜政府官員及西門子、寶馬、奔馳等重量級企業負責人組成的德國「商業天團」到訪重慶上海北京。朔爾茨此次在中國停留3天,是他擔任總理以來外訪天數最多的一次。

業界分析認為,德國作為歐洲產業鏈的中心,與中國同是製造業大國,雙方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嵌,市場高度依存。朔爾茨希望通過這次實地訪問,表明德國希望與中國加深了解和推動合作的意願,以及德國不願意與中國「脫鉤」的立場。

「一個國家要發展,不可能斷絕跟中國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的聯繫。」陳甬軍向記者表示,儘管貿易保護主義有上升勢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在加速重構的邏輯下演變,但中國的優勢地位不會被輕易撼動,中國仍是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力量,朔爾茨此次訪華就是一個例證。

「看待產業鏈供應鏈優勢,主要看在中間產品上佔據怎樣的份額,而非最終產品。因為絕大多數外貿產品都是中間產品,佔到了全球貨物貿易總量的75%,這也就意味着多數產品處在為了生產別的產品所形成的中間環節。」進一步分析全球產業鏈為何無法迴避中囯時,賈晉京向《中國報道》記者表示,全球海關編碼的5052種產品分類目錄里,中國產量佔據全球第一的分類項目超過40%,這就意味着其他國家不可能繞開中國。

在供應鏈優勢方面,目前,中國基本建成了各類運輸方式快速發展、協同配合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形成了以國家級物流樞紐為核心,以區域性物流基地、物流園區、城市配送中心、社區末端網點等為支撐的配送網絡,實現了高效運行。2022年中國快遞包裹平均成本約為1.5美元,大幅低於有關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和效率優勢明顯,與大規模製造相結合形成供應鏈網絡,極大增強了中國製造業的市場響應能力。

3月25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中國持續發展的機遇與國際合作專題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是在深入參與全球產業過程中不斷形成和發展的,中國將不斷擴大高水平開放,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深化與世界各國企業部署合作,共同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受訪專家均提及,近些年,中國着重提升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並加緊培育關鍵領域優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最關鍵的不是微觀層面的企業應該做什麼,而是整體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環境要跟上。」在賈晉京看來,核心在於提升整體的數字基建水平,中國有大數據優勢,目前也已適度超前建設5G、算力等信息設施,政府和企業在提前布局未來產業上同樣表現出積極性。

全球知名國際貿易在線平台環球資源近期在其網站發表長文表示,中國近年來在研發方面進行大量投資,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並向高價值製造業擴張,持續推進創新和先進制造技術發展,包括自動化、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等,這大大提高了中國企業的生產力和質量控制。「中國製造業仍是中國經濟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質生產力賦能製造業「大而強」

「中國製造」為世界帶來了什麼? - 天天要聞

這是5月9日拍攝的國內首台新型智能重載電力機車(右)(無人機照片)。當日,由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公司與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國內首台新型智能重載電力機車在湖南株洲正式下線。

4月15日,主題為「先進制造」的第135屆廣交會一期開幕,會上湧現出一批新質生產力賦能的智能化、創新化工業製造產品。同樣於4月中旬啟幕的第四屆消博會上,一系列新質生產力典型業態相關的產品和方案集中亮相,激發新型消費需求。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詞莫過於「新質生產力」。藉助於數字技術的深層應用,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綠色轉型,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將推動中國製造業由「大」到「強」,打造競爭新優勢。

「新質生產力賦能後,幾乎可以在所有製造業領域引發變革,包括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賈晉京以中國外貿「新三樣」中的「拳頭產品」新能源汽車為例接着闡釋說,電網決定了電動汽車的能力上限,而相對於車的用電量,電網的能力是無限的,而且從物理上講,電動力學原理意味着可控性要更高,會使電動汽車相較於傳統燃油車變得更加節能和綠色,還能夠實現傳統燃油車很難突破的功能,比如自動駕駛,或者加入許多原本不屬於汽車的功能,比如讓汽車變成一個移動的「家」。

梳理髮現,「新質生產力」自2023年首次提出以來,熱度不斷。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不斷加碼的政策文件,為新質生產力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今年1月,工信部等7部門發佈《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企業積極開闢新領域新賽道,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傳統製造業發展方面,工信部等8部門在去年12月聯合發佈《關於加快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從「加快數字技術賦能,全面推動智能製造」「強化綠色低碳發展,深入實施節能降碳改造」等方面明確了一系列舉措,提出到2027年,傳統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有效支撐製造業比重保持基本穩定,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增強。

記者根據公開報道梳理髮現,各地也依託各自產業優勢,大力推動製造業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目前,已有河南印發加快製造業「六新」突破實施方案、江西發佈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廣東印發服務型製造示範行動工作方案等。

市場是用腳投票的。中國貿促會日前發佈的一項調研顯示,一季度七成以上受訪外企看好未來5年中國市場發展前景,環比提高約3.8個百分點;過半數受訪外企預期未來5年在華投資利潤率會提高,預期今年在華有增資計劃的受訪外企佔比環比提高2.1個百分點。

「隨着中國經濟從傳統經濟向充滿活力的新經濟轉型,我們看到了可再生能源、電池生產和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巨大潛力。」渣打集團行政總裁溫拓思表示,他們看好中國經濟長期前景,也會在未來更長的時間裏,與中國共同發展。

對於中國經濟的向「新」力,外媒也給予了高度評價。法新社認為,中國具有吸引外資的顯著優勢,從產業結構來看,隨着電子技術、新能源、半導體、智能技術的持續發展,這些前沿領域正在催生新質生產力,能夠成為中國吸引外資的新增長點;從產業基礎和內需潛力來看,強大的產業支撐和整合能力以及高素質的人員隊伍將為外國企業在華髮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製造」為世界帶來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撰文:《中國報道》記者 陳珂

圖片來源:新華社、潮新聞

責編:張利娟

編審:趙珺 徐豪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