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董晨 記者 張帆

浙能濱海環能外景 浙能供圖
截至4月9日,投運三年的浙能濱海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已累計處置污泥量116萬噸,實現總發電量3.91億千瓦時,累計為社會節約標準煤10.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6.1萬噸,有效解決了紹興市柯橋區域內印染和水處理污泥產生量和處置量不平衡的矛盾,成功實現了點「泥」成金目標。
紹興市柯橋區從2010年開始謀劃印染產業集聚升級,2016年,柯橋區印染產業轉型升級被列為省級試點,目前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紡織產業鏈。但隨着紡織印染產業逐漸壯大,給當地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壓力。
為徹底解決柯橋區內紡織等企業工業固廢和市政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難題,浙能集團結合自身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能源產業的目標,與柯橋水務集團、紹興公用事業集團達成共識,三方合作成立浙能濱海環保能源公司,並投資建設浙能濱海污泥清潔化處置示範項目,既解決了柯橋印染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環保風險,也推動了污泥資源化開發。

浙能濱海環保能源公司集中控制室。通訊員 朱將雲 攝
浙能濱海污泥清潔化處置示範項目總投資7.92億元,於2019年4月30日開工建設,是國內首個高比例污泥焚燒超低排放發電項目,設計建設一台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一台抽凝式汽輪發電機組以及配套環保設施,每天污泥處置量達2500噸,污泥摻燒比例高達80%,大大提升了當地的環境治理能力,助力紹興市「無廢城市」建設。
作為全國最大印染集聚區的首家國有污泥處置再生利用企業,浙能濱海環保能源公司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把污泥變成了能發電的「香餑餑」。自2021年投入運行以來,該公司已累計處置污泥、發電的同時,還給印染企業供熱(蒸汽)83.93萬噸,減排二氧化硫901噸,大大增強柯橋區污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能力。
「別人看不上的『黑污泥』,卻是員工心中的『金疙瘩』」。一方面,污泥本身含有一定的熱值,通過干化摻燒可以節省煤炭用量,產生一定的經濟價值;另一方面,深化污泥清潔化低碳處置技術研究及應用,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動力,旨在打造「零炭-零碳」環保電廠,實現污泥向「綠金」轉變的社會價值,投資濱海環能的業主單位浙能興源節能科技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劍飛如是說。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