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份,濟南市工業運行總體平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技改投資同比增長7.1%,實現良好開局。3月20日,記者從濟南市「大力深化項目建設 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獲悉,2024年,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以「項目深化年」為總牽引,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工業強市三年行動為抓手,統籌推進穩增長、釋潛力、強動能、優環境,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不斷開創「工業強市」建設新局面。

聚力穩增長,持續築牢工業「壓艙石」。堅持把工業穩增長作為工信系統的首要任務,深入貫徹落實全省聚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着力促進固本興新、穩進提質。一是強化運行監測服務。做強做實工業運行指揮部,健全完善監測機制,密切跟蹤先行指標,加強定期調度和預研預判,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問題。瞄準重點行業精準指導調控,放大汽車、裝備、電子等快速增長行業支撐拉動作用,保持鋼鐵、建材等承壓行業平穩運行。二是深入挖掘增量。加大上規入庫培育指導力度,建立跟蹤培育機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0家以上。完善提升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實現新突破。研究制定個性化支持政策,推動一批優質企業實現規模和效益倍增。三是促進工業產品消費。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持續遴選發佈《濟南優勢工業產品目錄》,開展產銷銜接、項目對接、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活動20場以上。
聚力抓項目,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堅持以項目建設之「進」,固穩進提質之「基」,加快推進總投資2148億元的403個工業項目,帶動產業鏈式集群規模化發展。一是提升謀划水平。按照「緊盯前沿、龍頭牽引、創新培育、打造生態、沿鏈謀劃、集群發展」的總體思路,建立產業項目策劃儲備「揭榜挂帥」機制,持續優化《重點產業鏈群招商指引》,深化按圖索驥,提高項目謀劃招引的科學性和精準度。二是加大推進力度。搶抓國家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政策機遇,接續推進「技改雙千」工程,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300個,激活企業設備投資熱情。加快推進愛旭太陽能電池、比亞迪二期、邦德激光全球研發生產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制定出台《濟南市未來產業培育發展實施方案》,聚焦製造業主戰場,布局未來產業新賽道。三是提升服務質效。持續完善提升常態長效服務企業機制,強化項目服務力度,努力為項目發展營造「好生態」,為項目服務練就「真本領」,為項目建設展現「寬肩膀」。統籌推進「五支」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培育人才引領型企業10家左右。辦好中德(歐)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軟件創新發展大會等重大會議活動,搭建產業合作交流新平台。
聚力促融合,建強數字經濟發展引領區。堅持把數字提級賦能作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一是加快數字產業化,統籌推進高端軟件「鑄魂」、集成電路「強芯」、先進計算「固鏈」、工業互聯網「賦能」、人工智能「賦智」、新興產業「躍升」等六大工程,爭創首批中國軟件名園。二是加快產業數字化,深入實施「工賦泉城」行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提標行動,建好用好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年內為600家以上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免費診斷服務,加大工業互聯網平台培育支持力度,新增工業互聯網園區2家,培育5G工廠、晨星工廠30家以上。三是加快算網一體化,聚焦打造黃河流域信息通信樞紐中心城市,提升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統籌新建5G基站7000個,培育千兆城市示範區2—3個;加快城市算力部署,提高算力利用效能,新建設智能算力1000P以上,積極布局發展大模型。
聚力強保障,持續優化提升工信發展生態。堅持扮演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着力打造更加完善的產業體系、政策體系、服務體系。一是強化產業推進體系。發揮工業強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作用,建立重點目標任務台賬,加密加嚴調度督導,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落細。二是強化政策供給體系。加快制定出台新一輪工業強市支持政策,通過制定「撥改投」政策清單等方式,進一步拓寬政策支持渠道,提升政策使用效能。實施創新型產業用地(M9)政策,加大專業園區謀劃建設力度,推動製造業項目加快落地。三是強化企業服務體系。始終秉持「有事必應、無事不擾」的服務理念,持續完善提升服務企業常態長效機制,不斷提升服務企業質效。常態化開展「工業強市看擔當 惠企政策看落實」集中採訪活動,加大名企名牌名家培育力度,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讓名企名牌名家領跑高質量發展。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