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雲靈 朱高祥

來源:央視新聞
1月24日下午,國新辦舉行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佈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介紹2024年重點工作時透露,經中央批准,人民銀行將設立信貸市場司,重點做好「五篇大文章」相關工作。
據潘功勝介紹,2024年央行將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2023年,央行進一步提升貨幣政策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效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普惠小微、科技型中小企業、製造業中長期、綠色貸款增速均明顯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下一步,將繼續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強工具創新,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前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胡捷在接受潮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央行設立信貸市場司,主要是想未來在信貸政策指引方面有一個抓手,讓信貸的流向更符合國家的產業發展方向,「例如能夠對重點發展的產業給予更加優惠的信貸支持等。」胡捷補充說:「這個舉措,標誌着我們國家金融轉型配合經濟轉型的一個戰略方向。」
胡捷介紹,參與信貸管理,本身就是央行職能的一部分。「只是以前是信貸處,做一些統計、調查和相關業務指導工作,級別沒有那麼高。這次層級進行了提高,任務的指向性,即相關產業扶植方面,與以前相比功能將會增強。」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向潮新聞記者表示,信貸管理職能過去微觀面由各地央行和商業銀行自身管理,宏觀面由央行和國家金融監管局共同監管。而從央行增設信貸市場司,則是通過專門的管理部門提高央行信貸政策實施的精準度,加大對宏觀面經濟情況和經濟風險的研究力度。
「今天的介紹中談到信貸市場司要重點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相關工作,意味着接下來信貸會更多地向這五大方面傾斜。」盤和林說。
胡捷也認為,成立信貸市場司,就是要對一些產業進行區別對待,改變之前大水漫灌的情況,把更多的貨幣集中導向一些需要扶植的產業,「這也是設立信貸市場司的初衷。所列的五個方面則是要重點做好的。」
胡捷表示,可以想像,隨着信貸市場司的設立和運作,對於這些新興產業,綠色產業以及對將來發展有戰略意義的產業,肯定在信貸力度上面跟一般的產業會有所差別,將進行差異化優待。
據了解,過去的一年,人民銀行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強化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信貸總量平穩較快增長。截止到2023年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37.6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全年新增22.7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信貸結構持續優化。截止到2023年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3.5%,「專精特新」、科技中小企業貸款增速分別是18.6%和21.9%。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1.9%,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達到34%,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這些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貸款增速都顯著高於10.6%的全部貸款增速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