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上演V形大反轉行情。
1月18日早間,滬指失守2800點,三大指數集體下挫,全市場超4700隻個股下跌,A股詞條也一度衝上熱搜榜。午後,市場V型反彈,滬指2800點失而復得。截至收盤,滬指漲0.43%,深成指漲1%,創業板指漲1.93%。
金針探底,2800點失而復得
今天的A股,真的是讓人捏了一把汗。午間的時候,滬指一度跌超2%,還失守了2800點。幸好午後奮起反擊,權重股集體拉升,帶動三大股指全線翻紅,2800點失而復得,創業板指尾盤漲超2%。截至收盤,滬指漲0.43%,深成指漲1%,創業板指漲1.93%。

全市場共1670隻個股上漲,3539隻個股下跌。兩市的成交較前一交易日急劇增加2000多億元至8767億元,創年內新高。北上資金在最後半小時由凈流出逾26億元轉變為凈流入8.46億元。

光伏板塊走強,清源股份、安彩高科、TCL中環、愛旭股份、晶澳科技等多股漲停,隆基綠能、通威股份漲超5%。

金融股午後拉升:大智慧漲停,信達證券、湘財股份、威士頓、華林證券、東方財富等跟漲。


權重股尾盤走強。

本周,A股已連續登上熱搜,隨着今天滬指盤中跌破2800點,#2800#也再成為熱門話題。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股市出圈,討論者從股民擴散到網民,反映的其實是情緒面走向極端。就像今天的金針探底,盤中跌到最低點時,有多少人相信還能翻紅,甚至回補跳空缺口?

昨天收盤,下跌個股超過5000家創了新高,今天則降至3500多家,看似少了1500家「待漲」,實則盤面亮點更多、情緒轉暖了。

「國家隊」資金加快入市?業內人士:不排除可能性
據證券時報券商中國報道,今天下午,率先反攻的是滬深300ETF,該指數全天放出巨量,截至下午2點20分,成交金額達到驚人的127億元,隨後還在持續放大。截至收盤,成交金額達到驚人的152.6億元。
這種級別的放量僅出現在2015年的救市過程當中。彼時,這個指數基金的量能單日曾接近200億元,此外還有一次是139億元。在那之後,市場逐漸穩定下來,並持續了一段時間。
市場人士非常關心,這是否為「國家隊」資金入市呢?券商中國記者獲悉,據業內人士透露,今天下午的動作與此前相似,不排除存在救市資金入市的可能性。其實,近期的托市動作並不少。去年10月23日尾盤,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突然拉升,最後半小時成交額達到56億元。大量資金湧入,引發了市場關注。而盤後也傳出了匯金出手增持ETF的消息。隨後,中央匯金公告稱當日買入ETF,並表示將在未來繼續增持。據Wind數據,2023年10月23日,170隻指數基金或增強指數基金份額增加,以10月23日基金單位凈值以及份額變動測算,170隻ETF規模單日增加93.42億元,其中13隻規模增長超過1億元。
此外,去年10月11日,中央匯金時隔8年再次出手,對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合計增持超4.76億元,並表示擬在未來6個月內以自身名義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國有四大行股份。
去年12月1日,「國家隊」又一次出手。當天下午,消息突然傳來,國新當日進場買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ETF產品。據悉,所購入的ETF產品多為跟蹤央企指數產品。隨後,大盤快速反攻。
另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1月17日,全市場股票ETF合計資金凈流入103.12億元,這也是繼1月16日凈流入111.96億元之後,再次出現百億資金「跑步進場」。
胡錫進補倉12萬元,本金上升到60萬元
1月18日,@胡錫進 發文:老胡補倉了。我沒有無窮的子彈,但我補了12萬,本金從48萬上升到60萬。因為到目前虧了大約7萬,所以顯示的本金只有53萬左右。這兩天股市跌得讓我有些看不懂,但不管是不是「飛蛾撲火」,我對這次補倉義無反顧。所有技術性的分析都解釋不了當下的暴跌,老胡能夠最後依賴的只有常識,以及常識背後的信念。

後市如何走? 券商:保持定力,守得雲開見月明
那後市會怎麼走呢?據第一財經報道,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王漢峰表示,展望後市,儘管近期市場走勢偏弱,但交易情緒再度降溫也意味着資產價格已經計入投資者過於悲觀預期,而與此同時對市場有利的因素也在邊際增加,包括:1、市場估值處於歷史較極端水平,截至1月12日,滬深300指數的前向市盈率8.8倍,對應股權風險溢價位於歷史均值上方1倍標準差以上,機構重倉藍籌股的估值風險已經得到充分釋放。2、去年底至今PSL重啟、存款利率調降以及部分城市地產政策優化等穩增長相關政策漸次落地,對經濟的支持效果也有望逐步顯現。
對後市仍需保持耐心,不必過於悲觀,短期擾動不改長局,2024年市場的配置機會仍有望好於2023年,未來3-6個月建議關注景氣回升與紅利資產的攻守結合。
平安證券表示,當前A股市場已經調整至底部,宏觀調控政策寬鬆有望支撐基本面和情緒的修復,同時2023年行情提示當前權益市場的投資邏輯逐步轉變至自下而上,結構性機會在增加,建議把握新興產業邊際新變化對投資機會的指引主線:一是科技成長主線(汽車/TMT);二是醫藥成長主線(創新葯/出口鏈)。
中信證券研究團隊表示,悲觀預期觸底,拐點即將到來,A股在未來2個月有望修復。從估值層面來看,主要指數、行業和機構重倉股估值均步入歷史極值區域,預計險資和活躍私募是潛在增量資金來源。
中郵證券表示,展望後市,保持定力,守得雲開見月明。當下仍需保持定力,在不確定因素消散之後再積极參与。
上游新聞綜合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財聯社、中國基金報、每日經濟新聞、第一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