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南京市專精特新「千校萬企」紫金行動——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校企協同創新推進大會舉行。現場,由仙林大學城管委會與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共建的「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校地產業技術研究院總院」正式揭牌,中建五洲工程裝備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與高校簽署了校企戰略合作協議,南京高精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等8家就業基地、南京熊貓電子裝備有限公司等8家教授(博士)工作站同步授牌。

當天,近200家企業代表走進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與高校科研人員進行了深度交流對接,阿里雲創新中心等3家企業發佈需求,希望能夠藉助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在智能製造領域深厚的研發實力和豐富的職業教育資源,賦能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助力企業實現更高質量、更高層次發展。
近年來,南京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推動校地、校企協同創新,出台了《深化校企協同創新建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示範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動在寧高校與專精特新企業進一步強化創新合作。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持續開展專精特新「千校萬企」紫金行動,先後組織近500家專精特新企業,走進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藝術學院,深化「企業出題、高校答題」校企協同創新模式,發佈高校科研成果和專精特新企業需求,加快高校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向專精特新企業轉移轉化,充分激勵廣大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截至目前,南京累計培育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22家,其中2023年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7家,位居全國第8,總數實現翻番。

當前,棲霞區正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加快推進行政區、經開區、大學城協同發展,「創新圈」「孵化圈」「產業圈」融合將更加緊密,疊加各級政策資源賦能,必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帶動區域創新驅動力、綜合承載力、產業集聚度穩步提升。仙林大學城坐擁12所高校,其中4所「雙一流」建設高校、19個一流學科,6家科研院所,集聚1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以上科研平台超200個,兩院院士、國家、省市級各類高層次人才近3000名,有着雄厚的科技創新原動力。「今天的大會也是我們精心準備的一次招商活動,希望能藉此機會,與智能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建立聯繫、加強合作,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為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棲霞區、仙林大學城有關負責人表示。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吳學敏表示,全省產業轉型升級速度很快,產業變化就需要相應的人才,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傳授產業一線急需的技術。產業技術研究院總院就是政府和學校共同搭建的平台,讓校企聯合更加緊密,老師研究成果可以為企業所用,學校培養更多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人表示,圍繞「千校萬企」紫金行動,將不斷完善校企協同創新對接機制,錨定廣大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更加精準匹配優質科教資源、人才資源,深化「企業出題、高校答題」校企協同創新模式,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激發湧現更多專精特新企業群體。(攝影 於同化)
通訊員 李慧珍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趙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