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跳跳說科技
前一陣子,筆者看到了一則有趣的消息,那就是韓企現代汽車用800元的價格,出售了自己在俄的工廠。
會有這麼低的價格,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在頻繁的禁令之下,韓國企業在這個市場上的工廠相當於寸步難行,還不如提前的賣出去。但與此同時,韓國企業也有要求,兩年之內可以回購。
也就是說,等着合適的時機,他們還是會進入這個市場。不得不說,這下了一盤好棋,不僅解決了當下的問題,還為自己留好了後路。
這個熱鬧看夠之後,沒有想到美國企業也開始出售工廠給中企了。
在這個月,立訊精密宣布和美國射頻大廠Qorvo達成了收購協議。將出售大陸兩家的工廠,至於交易的金額沒有透露,不過看樣子價格不低。目前,這一則協議還沒有正式達成,需要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但苗頭已經凸顯,那就是美國公司在禁令的大環境下,已經開始採取新的行動了。
那麼這是他們撤離中國市場的打算嗎?
並不是,相反,這家美國公司還強調了在出售工廠之後,這家企業需要配合他們完成在大陸市場上的產能。相當於說,工廠賣給你了,我不在這上面繼續投資,但藉助你的產能我還是可以繼續深度綁定中國市場。如果再往深層次來想,那就不僅僅是要綁定中國市場了,而是依靠中國產能的規模和供應鏈價格的優勢,繼續幫助他們增加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
當然,與此同時立訊精密也有更好的發展,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產能規模,也能夠在技術上有不錯的助力。這從表面上來說是一筆划算的買賣。可事情是否真的這麼單純呢?就個人看來,美國企業或許和韓企一樣,正在下一盤「大棋」。
眾所周知,現如今是一個外界因素不是很穩定的局面。
隨着老美強硬的態度,不少的美國企業都開始在追求多元化的供應鏈策略。比如說將手中的工廠產能出售,亦或者說直接遷移自己的供應鏈。實際上,這家美國射頻大廠並不是第一個。在今年的8月份也出現過同樣的事情。美國大廠捷普電路以158億元將一家公司全部股權賣給了比亞迪。
雖說產能是出手了,但他們內心並不願意離開有巨額營收的中國市場。據相關數據統計,美國企業來自大陸營收超過40%佔比的佔一大部分。在這個時候,他們如何才能平衡外界因素和自身營收的局面呢?顯然,出售自己的工廠,並且也順勢綁定自己的深度客戶,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到時候,在中國市場上的錢也賺了,產能優勢的價格也佔據了,還不用擔心美國禁令下,隨時而來的「制裁」和「斷供」。總的來說,這一次美國企業不虧。而到我們中企的頭上,雖說也沒有什麼虧損,只是這種典型拿着我們當跳板的操作,真的能忍下去嗎?
對此,你們是怎麼看待美國企業出售自己工廠的事情呢?歡迎對此進行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