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河闊,魚翔淺底,一條大沙河生態長廊匯聚全球創新活力;一半山水詩意一半都市繁華,華僑城濕地城市綠洲打造鬧中取靜的城市一隅……在南山,這樣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場景並不少見。

12月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支持的「第九屆綠色發展論壇」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會上發佈了「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案例」。南山區榮獲「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優秀區」,這是今年來繼獲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城市實踐基地」後的又一榮譽稱號,也是南山區「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以來交出的又一份優異的答卷。


近年來,南山區積極探索高水平「兩山」轉化新路徑,實現經濟與生態雙優,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率先發佈全國首個打通「兩山」轉化的「GEEP」核算體系,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2019年以來,南山區GDP從6279億增至2022年的8035億元,PM2.5從24.5降至16.9微克/立方米,優於歐盟第二階段標準。全域優良河長比例從57.6%增至97.3%。大沙河成為廣東省生態修復和美麗河湖十大範例。
前瞻謀劃雙碳工作,打造綠色競爭力。率先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製工作,全國率先將低碳全過程管理納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硬要求,對轄區約700億元的政府固投項目提供低碳建設指導,從制度層面保障城區建設和減污降碳高效協同。2022年南山出台全市唯一、全國首個綠色低碳產業扶持政策,落實扶持資金1400餘萬元。發佈全國首批綠色低碳企業、產品評價標準,填補國內空白,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

優化服務監管能力,打造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搭建生態環境全要素監測網,融合CIM數字底座和5G、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全國首創「環境+氣象」「生態+環境健康」和實時交通碳監測,讓生態環境監管更智慧。落實國家綜合改革授權試點要求,以簡政惠企、優化營商環境為目標,完成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區域環評改革,豁免90%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手續,並為企業落地提供「綠色標尺」,方便企業科學選址,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南山區將持續推進「三生」深度融合,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向奔赴,努力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綉好「兩山」實踐的南山畫卷,守護綠美深圳、生態南山。
采寫:南都記者 陳紫嫣
圖片: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