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15年中美金融戰,才能在當下的凜冬中更安心!

2023年11月05日11:22:09 財經 1136

首先要理清在當下美國全球金融霸主體系下,全球資本流動邏輯:

美聯儲降息放水——美元流向全球——錢多了——資產漲價(樓市、股市),這個時候經濟蒸蒸日上,大家都能賺到錢。

美聯儲加息——美元迴流美國——錢少了——全球資產跌價——部分國家外匯崩盤——經濟系統接近崩潰。

回看15年中美金融戰,才能在當下的凜冬中更安心! - 天天要聞

外資來了是好事,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但外資不是來做貢獻的,不是支持發展中國家走向繁榮的,當他走的時候要帶走更多。

遠的不說,大家回想一下2020年疫情時,美聯儲大放水美元利率直接干到0,全球的股市、樓市都是漲的。從觀感上來看20年年整體也沒有那麼難。

而當下,大家對經濟寒冬的感知已經無需多言。

我們再把目光稍微的向外瞄一瞄:

越南2023年上半年的增長率為3.72%,遠低於預期的上半年至少6.2%的目標,更是近10年來上半年經濟增速的倒數第2。

馬來西亞印尼的外匯儲量是自去年爆發後的最低水平。泰國的外匯儲備更是五年來的最低水平。

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南非、印度尼西亞、埃及、巴基斯坦、黎巴嫩等。這些國家都面臨著外匯儲備不足、本幣貶值、債務違約、通脹上升等問題,經濟增長放緩或負增長。

回看15年中美金融戰,才能在當下的凜冬中更安心! - 天天要聞

然後回顧2008年至2016年中美的拉鋸戰。尤其是2016年這一仗,堪比抗美援朝的鐵原阻擊戰。成功守住了入世以來創造的國民財富。也為以後的戰略相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8年美國搞出了金融危機期間,而為了刺激經濟,美元一直在降息,中國也很識趣的推出四萬億計劃,來承接美元的泛濫。

那個時候的中國還是弱,一旦不配合,那麼2018年的貿易戰會提前十年打響。

奧巴馬在《應許之地》這本書中說,要不是金融危機猛然襲來,當時他已經開始全力應對中國,而不僅僅是重返亞太這個軍事戰略。

2008年到2014年,美元指數一直偏弱,而中國的策略則是跟隨美元,始終比美元弱,但比其他國家強的地位。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跟着美元沾光,避免美元根據周期剪羊毛!

很快全球擺脫危機,隨後國家外匯儲備持續大漲!

2007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1.5億元。

2014年6月,更是達到了峰值,3.8萬億美元!

於是乎一場精心準備好的圍獵計劃即將展開!

第一步:加息,從0.25逐步加到2.5.

第二步:搞經貿小圈子,2015年簽署的TPP協議,把製造業轉移到更為便宜的越南等國,不和中國玩兒。

第三步:搞地緣政治,力圖重返亞太地區,部署大量兵力,一方面想把中國的民生搞臭,另一方面想盡辦法讓投資者撤資回國。

第四步:輿論攻勢,利用某些所謂的經濟專家和大V,散播大量看空中國經濟的文章,鼓吹美元,慫恿老百姓去擠兌美元。

回看15年中美金融戰,才能在當下的凜冬中更安心! - 天天要聞

2015年底外匯儲備減少了五千億美元,減少約15%。

2016年又降低3千億,減少約10%。

到了2017年初差點跌破3萬億!

但是,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做待宰羔羊的習慣!

首先是匯率改革,放棄錨定美元,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籃子,

擺脫了美元快進快出的干擾。

同時限制匯兌5萬限額報備,打擊不良資本家轉移資產到海外。避免造成恐慌式換匯。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那個時候有多少人投資海外,有多少人詬病換匯。

回看15年中美金融戰,才能在當下的凜冬中更安心! - 天天要聞

其次快速拉高資產價格。

房價上漲速度創記錄!14年從一線開始國內樓市開始暴漲!樓市資產從200萬億,直接漲到16年的350億。短短1年半,大部分三線以上城市房價翻倍。

股市開啟瘋牛模式!從2014年6月起將近一年的牛市期間內,上證指數累計上漲152%,深證成指累計上漲146%,創業板漲幅最高,達到177%。

最後就是一記重重的悶殺!

樓市限售:17年開始樓市就是全國統一的(嚴重違背物權法的法治精神)限售令出台。新購房產3-5年不得出售!

慘痛的股災:然後慘烈的股災就來了,2015年6月12日至7月9日,上證綜指跌幅高達25%,速度之快,創下了歷史新高。

2015年8月18日至8月26日,上證綜指下跌幅度甚至達到了驚人的29%,創業板指的跌幅更是一度達到了32%。

與其讓美國資本家勾結國內無良資本家攜款潛逃,還不如固定為居民財富(沉澱在樓市中,居民財富積累),轉化為企業發展資本(讓企業大股東賺到錢,企業家財富原始積累)。

回看15年中美金融戰,才能在當下的凜冬中更安心! - 天天要聞

這一招或許充斥着些許無奈吧,但想要不被國民財富被全部拿走,也只能如此了。只是可憐了那些在高點進場的人。這也告訴我們要自己掌握知識看清楚大勢,不要被群體帶節奏,否則確實挺可憐的。

不能指望國家用大喇叭通知到每一個人,否則不就明牌了嗎。

股市對大多數人比較遙遠,同時涉及整體的居民財富不多。2017年-2020年我們開始着手處理拉高樓市的代價。可惜3年還是短了點。

政府、銀行、債務、居民財富,樓市這個埋下的雷,處理不好真的不敢設想。那個時候房地產是灰犀牛的論調頻繁出現。

5道紅線強迫房企降負債。

土地、新房市場調控微操不斷,就是想要穩住房價,以時間換空間。

3年內能做的都做了,如果沒有積極補救,現在暴雷的慘烈度大家可以腦補下,恐怕比當下要更恐怖吧。

接踵而來就是2020年末突然的疫情。想想國家當時的嚴防死守,過度反應。大家可以去猜是不是生物戰。

2019年底開始美聯儲開始放水,從2.5降到2020年3月的0.25,這個水平持續到2022年的2月。

全球的資產都在上漲,整體經濟也比較繁榮。股市,我們還漲了一波。樓市被死死的摁住,誰都知道樓市在漲要出大問題。

接下來就是暴力加息,從2022年2月的0.25加到目前的5.5。

俄烏戰爭爆發也是2022年2月4日。

我們再回顧下收割三部曲:加息、地緣孤立或者戰爭、輿論攻勢。

回看15年中美金融戰,才能在當下的凜冬中更安心! - 天天要聞

再看看現在是不是到處有自媒體讓去換美元。

2019年-2023年又是一個完整的小收割輪迴。

我們可以簡單概括一下,2008年到2015年就是中國順從美國秩序,美國允許中國育肥。2016年美國要收割我們,我們用樓市和股市的代價頂住了。

2019年又來了一波,只不過割不動我們,割別人去了。但這種痛苦的感知也是極其明顯的。

2019年到2021年,整體日子還是好過的,至少股市還是有一輪行情的,新能源在爆發,自媒體是蓬勃發展的。

2022年以來就明顯難過,這種痛感我就不過多闡述了。

只是把問題歸結於疫情、經濟治理、國家強勢,能擺脫下一輪的顛簸嗎?

跟着輿論攻勢去換匯,去對整個國家有意見,就能置身事外嗎?

我想恐怕都不能吧。我還是那句話,能不能掙到錢取決於你和誰站隊,作為普通人你永遠站在對立面,不割你割誰。

二鬼子不都是沒有好下場,但很大概率不是一般的二鬼子。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最新,歸屬凈利潤最高的103強個股! - 天天要聞

最新,歸屬凈利潤最高的103強個股!

序股票名稱最新價(元)成交量成交額換手率%歸屬凈利潤1工商銀行7.01645萬45.47億0.24842億2建設銀行9.06224萬20.38億2.34834億3農業銀行5.42656萬35.56億0.21719億4中國銀行5.53311萬
債務重組協議簽署及股權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發佈重要公告 - 天天要聞

債務重組協議簽署及股權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發佈重要公告

一、蒙草生態:喜獲"綠色長城"建設入場券蒙草生態聯合體,以2.04億元中標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防沙治沙鎖邊工程,將在蒙甘邊境築起一道抵禦黃沙的生態屏障,讓"三北"防護林工程再添璀璨明珠。二、領湃科技:儲能賽道再落關鍵一子旗下領湃儲能與新疆科匯電
理財公司披露「成績單」,整體盈利能力提升 - 天天要聞

理財公司披露「成績單」,整體盈利能力提升

4月30日,興銀理財、光大理財、蘇銀理財、寧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披露2024年度報告,行業經營情況浮出水面。數據顯示,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部分理財公司凈利潤增速突破20%。經營數據亮眼從凈利潤指標來看,股份行理財公司在行業中佔據領先地
年輕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費主義陷阱? - 天天要聞

年輕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費主義陷阱?

在物質豐裕的時代,消費主義陷阱如同隱形的漩渦,悄然吞噬着年輕人的財務健康與精神世界。它通過廣告轟炸、社交媒體渲染、金融工具誘導,將「買買買」包裝成生活意義的源泉。
衣食住行,哪些價格在上漲? - 天天要聞

衣食住行,哪些價格在上漲?

當前「衣食住行」價格普遍上漲,但漲幅因品類、區域而異,以下是具體分析:一、衣:成本驅動型上漲原材料漲價:棉花價格同比上漲20%-30%,滌綸等化纖原料漲幅超40%,導致服裝成本增加。
年輕人該如何避免被消費主義洗腦? - 天天要聞

年輕人該如何避免被消費主義洗腦?

年輕人應通過建立清晰的自我認知、培養理性消費習慣、提升金融素養與批判性思維來抵禦消費主義陷阱。以下為具體策略:一、認清消費主義洗腦的核心套路心理操控術價值觀綁架:通過廣告、影視劇將商品與「成功」「幸福」強行關聯(如「愛她就買XX」),讓你誤
怎樣才能讓自己一直保持低購物慾 - 天天要聞

怎樣才能讓自己一直保持低購物慾

保持低購物慾需構建「心理-行為-環境」三重防禦體系,以下為結合心理學實驗、極簡案例及數據的實操指南:一、認知重構:用延遲滿足馴化多巴胺30天冷靜期法則實施方式:將非必需品加入購物車或收藏夾,設置30天倒計時。若到期仍覺需要,再啟動購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