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郭玟君
11月1日,由《中國基金報》主辦,信達澳亞基金、泓德基金、橙新聞特別支持的「人工智能驅動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2023中國基金報金融科技論壇」在中國香港舉行。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杰應邀出席並致辭。
何杰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創新最活躍、人口最年輕的區域,承載着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和金融樞紐等戰略使命。展望未來,我們要發揮好大灣區的獨特優勢,深化交流、深度合作,積極、審慎地探索技術創新應用,共同推動金融行業在數字化、智能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暢、更加穩健,共同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金融科技是深港金融合作最大公約數
何杰表示:「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深港這對雙子星城市毫無疑問是發展的核心引擎。在深港合作中,金融科技是特別重要的領域,可以說是金融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他說:「2016年至2018年,我擔任深圳市福田區副區長時就發現,深圳各大金融科技公司的掌門人,多來自香港。高層次人才跨區域執業非常普遍,需求也很旺盛。經過廣泛調研和深入探討,2019年初,我們聯合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等單位,共同發起了全球首個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計劃——「深港澳金融科技師」,迄今已培養出2300名一級持證人和200名二級持證人,成為大灣區融合發展背景下人才標準一致化的重要突破。」
何杰同時指出,在香港批設的8家虛擬銀行中,有兩家是深圳企業投資。香港金融科技周開設了深圳分會場活動,深圳的金融科技節也得到港方的大力支持。可以說,深港在金融和科技領域都獨具優勢,既往的金融科技合作取得了不俗成績,未來的合作空間更加廣闊。
深圳力推人工智能驅動金融高質量發展
這些年來,科技與金融加速融合,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風起雲湧,無科技不金融成為全球共識。當然,我們也看到核心用詞經歷了若干次演變。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數字化發展的關鍵動力,也是驅動金融監管與金融服務創新的重要技術類別。
自2005年起,深圳市政府便開始舉行金融創新獎評審,每年拿出2600萬元鼓勵金融技術、產品、模式創新。我發現,這些年的金融創新獎項目中90%以上與金融科技相關,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嵌入金融服務的程度越來越深,在今年的金融創新獎中,也出現了多個人工智能實踐案例。如:中債登深圳分公司的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與綠債數據庫,國信證券搭建的GAIgo智能算法交易中心,以及中信證券研發的可信AI平台等。
金融智能化須守正創新
今年,以ChatGPT橫空出世為標誌,人工智能被廣泛視作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新的智能化時代可能加速到來。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人工智能在驅動變革的同時,也潛藏一些新的挑戰,如人工智能的算法邏輯、倫理、數據治理、隱私保護、模型治理等,需要我們予以重視。就金融而言,我想以下幾點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一是堅持合規發展、守正創新。無論技術創新還是業務創新,合規都是底線。
二是逐步健全倫理體系。學界已把如何管理好人工智能,使之符合人類的價值觀及倫理,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業界在應用人工智能時,也要高度重視倫理道德問題。
三是紮實做好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金融行業是數據密集型行業,數據的規範獲取和應用、用戶隱私保護都至關重要。
四是積極重視技術斷供風險。隨着大模型應用逐步落地,底層技術、硬核技術等問題將無法迴避。與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相比,我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質量和數量仍有較大差距。在當前形勢下,金融業在擁抱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要重視系統的安全可控。
總之,在人工智能等技術爆炸背景下,金融行業數字化、智能化前景廣闊,也任重道遠。
深圳金融智能化經典案例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科技創新之都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崛起之星,深圳已成為亞太金融科技的領跑者。9月發佈的「第3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對114個金融中心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進行評估,深圳排名僅次於紐約、舊金山和倫敦,在中國金融中心中排名第一。
人工智能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在金融科技領域被廣泛應用。近年來,深圳金融企業積極擁抱創新,在多領域積極推動智能化的探索,湧現出不少優秀案例。
案例1: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與綠債數據庫(中債登深圳分公司)
為提升綠色債券環境效益披露及市場應用,助力推動綠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中央結算公司深圳分公司發佈我國首個系統應用於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的指標體系,為綠色債券市場提供統一的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基於指標體系,中央結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建設運營國際首個集中展示綠色債券環境效益數據的信息平台,綜合運用大數據技術標準化處理非標準化數據,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數據識別、採集、錄入、檢驗、統計分析全流程,實現環境效益數據可操作、可計量、可比較,打造綠色債券全品種、全生命周期環境效益數據多維度展示和智能化應用平台,有效提升綠色債券市場信息披露透明度和完整度,助力營造以環境效益為導向的綠色金融生態,服務國家綠色發展戰略。

案例2:國信GAIgo智能算法交易中心(國信證券)
國信證券基於多項領域前沿技術建設了GAlgo智能算法交易中心,智能解決各類交易場景需求。目前已服務個人投資者、投資機構、上市公司和QFII等各類投資者,具有很強的普適性。國信自主研發算法總線,提供40+種算法,實現統一標準,降低使用門檻,同時配套建設風險管理、績效分析、智能推薦等功能,進一步助力投資決策。藉助人工智能和全鏈路低延時交易技術,不斷強化算法績效,持續優化用戶體驗。一方面,通過算法交易,有效降低了大額委託對市場的衝擊,平滑市場波動,有利於市場穩定發展。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利用算法能更科學更合規開展相關業務,助力企業提升服務與質量,從而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算法交易促進了科技和交易領域緊密融合,推動交易業務智能化升級。

案例3:信而有徵:中信證券可信AI 平台(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研發了可信AI平台,具有可拓展、高可用性及容災備份機制,基於該平台構建了規範化的人工智能研發體系(MLOps),實現機器學習模型從原型、訓練、驗證到部署、監控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實踐,顯著提升了AI業務模型的開發、實踐效率以及可解釋性,還通過引入隱私保護計算實現數據的「可用不可見」「可算不可識」,有效解決了數據安全問題。

此類案例還有很多,充分展現了深圳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引領示範作用。
編輯:艦長
審核: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