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日,2023北京數字交通大會在北京召開。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圍繞「數字·新時代、交通·新未來」主題,行業大咖腦力激蕩,敏銳捕捉數字時代新機遇,共同論道交通運輸行業數字化新發展。
一系列高尖端產品、前沿技術悉數亮相,大家之言思想碰撞、凝聚共識……這場大會不僅是交通領域的盛會,更是近年來數字交通建設成就的集中展現。
數據為核
塑造新優勢新動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數字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及交通運輸部印發的《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等政策精神,數字交通正成為「十四五」期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和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抓手,也迎來關鍵發展期。

大會啟動。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剛表示,大數據、大模型等數字化技術變革日新月益,深刻影響產業、經濟、社會方方面面。探索數字交通發展新路徑、新方法、新技術正成為我國邁向交通強國的必經之路和發力重點。
交通設施數字感知,信息網絡廣泛覆蓋,運輸服務便捷智能,行業治理在線協同,技術應用創新活躍,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數字交通體系正縱深推進。
在物流領域,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電子運單使用企業覆蓋率達到85.3%,車輛覆蓋率超過66%。我國智能立體倉庫超過6000座,快遞電子運單和樞紐轉運中心自動分揀基本實現全覆蓋。
在航運領域,智慧航道發展初具規模,85%以上長江貨運船舶依靠電子航道圖引航作業,並在漢江、贛江、信江、京杭大運河等近2000公里航道推廣應用,干支聯動服務格局初步形成。
在郵政快遞領域,「三智一碼」(郵政業智能安檢系統、智能視頻監控、智能語音申訴處理和通用寄遞地址編碼)以及「三無」(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已經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

精彩分享。
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新一輪機遇期,如何加速交通運輸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們給出了真知灼見。
「不能盲目照搬先進經驗,要給企業創新的機會。」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信息所副所長陳琨認為,政府應在做好規劃布局和政策引導的基礎上,激發各類主體投資建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交通數據的共享開放,引導鼓勵交通企業、信息企業、科研機構等協同開展技術攻關,開展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實測和市場驗證。
提升跨部門、跨區域及異構環境下的數據整合與共享,是交通運輸數字化發展的一大挑戰。「要讓大數據應用服務從打破信息孤島的局部領域,升級為全方位、系統性的推進交通數字化轉型,真正實現交通運行狀況看得清、各類運輸服務主體喊得應、交通規劃和重大決策想得透。」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信息化發展處處長王林表示。
跨界融合
構建產業共享新生態
《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提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運行效率和運輸服務品質,讓數字交通發展成果惠及人民,增強人民獲得感。

認真聆聽。
圍繞人民群眾實際生活需求,交通運輸行業近年來充分利用數字賦能,「互聯網+」便捷交通出行創新應用成效顯著。一體化出行(MaaS)、數字孿生、大模型等新技術的不斷應用,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實現降本增效。
點一點手機便可實現實時公交、公交地鐵擁擠度查詢等功能,一個二維碼即可實現地鐵、公交和輪渡「一碼通行」……當前,推動MaaS服務正在成為各地努力提升居民出行滿意度的重要依託。高德地圖已經完成MaaS平台迭代優化,基本形成提供智能路線規劃、出行導航、網約車預約、乘坐公共交通和自駕等多場景服務的一站式交通出行平台,提供城市交通出行以及跨城出行服務。目前高德地圖已與北京、上海等十餘個城市推動MaaS建設,與浙江、山東等地達成合作意向,共同推進城市一體化出行與綠色項目落地。
數字孿生技術在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發揮着重要作用。中國電信集團交通物流行業事業部總裁沈爾健介紹,中國電信依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建設,運營了全球首個片區級全域感知數字道路。通過數據融合感知和數字孿生技術,將物理環境的交通情勢實時進行數字化還原,針對特種車輛行駛特徵數據訓練道路交通管控專有模型,實現關鍵卡點通行效率提升22%。

現場交流。
「經過多年研發,我們依託底層幾何參數引擎技術和仿真技術算法研發實力,打破了數字孿生中BIM建模領域被國外壟斷的現狀,創新研發並推出了一系列國產化工業軟件系統產品。」八維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宏旭介紹,通過樞紐場景公共交通供需分析、數字孿生管理、應急監控與客流感知等,可以幫助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提高調度效率與接駁能力。目前八維通已經擁有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智慧停車、數字公交等200多個公共出行場景,服務人群超10億人次。「下一步還引入生成式AI技術,實現業主自定義選擇建模場景,進一步推進數字孿生在交通場景的廣泛應用。」
面對當前數據大模型火熱的趨勢,中國電信已經着力打造交通物流行業的大模型,浪潮信息也已經發佈了「源1.0中文語言巨量模型」。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方案開發部總經理魏健表示,浪潮信息將利用全面的平台方案和能力,支撐數字交通應用創新。目前浪潮信息在智慧交通領域已經開展貨物裝載狀態智能識別應用,2分鐘即可完成車輛識別,4分鐘獲取檢測結果,準確率達90%以上。
安全為先
提升行業治理新能效
「兩客一危」數字化監管、交通運輸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交通運輸電子證照「跨省通辦」……近年來,面對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行業主管部門紛紛探索創新「互聯網+監管」等新型監管機制,行業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以浙江省為例,為積極推進交通運輸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浙江省通過全面開通網辦、掌辦功能,實現審批承諾時限比法定時限減少91%,即辦事項比率達到58%。
「通過對綜合客運大數據監測,建立全社會人員流動量統計、監測、預測體系,可以實現對節假日客流大數據分析研判,更好支撐交通運輸行業管理部門制定保障預案。」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綜合交通行業大數據處理及應用技術行業研發中心副主任劉冬梅介紹,目前該中心已建設公鐵水航自駕全量分方式客運模型、旅客聯程出行研判模型、重大節假日全量預測模型等核心模型,可以實現2843個區縣出行特徵提取,所有指標實現T+1天等動態更新。
「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背後,離不開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聯網結算服務部副主任劉旭表示,在智慧高速建設中,通過全面應用AI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車輛信息、交通事件、交通氣象等識別的正確性,及時發現和判定交通事件,避免二次事故發生。
在城市交通精細化治理方面,高德地圖已完成城市交通「評診治」SaaS雲服務系統多次迭代,研發推出基於LBS數據的全出行場景OD還原數據,豐富產品功能與應用場景,在城市規劃、交通規劃、交通設計等多個環節提供治理決策量化支持。
軌道交通是城市運行的主動脈,是服務人次最多、佔據空間最大、運管環節最為複雜的交通方式之一,如何利用數字化解決業主企業普遍關注的安全、降本、增效三大痛點?八維通近年來利用數字孿生技術為軌道交通提供全時空、全場景的智能化安全管理,實現了對車站人員、設備、環境的全方位感知與集成管理,方便車站運營人員總覽車站整體運營態勢,發現車站異常時可快速處置。
結合交通港航智慧安全要求,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安全與應急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徐宏偉提出加強大數據創新決策應用,基於各類數據分析模型,建立港航重大危險源監控監測、智能安保、環境能源監測等一系列智慧港口建設技術指南、企業標準、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全面提升港航安全風險防控和科學決策能力。「要用數據說話,用數智決策。」徐宏偉說。
作者丨劉釔杭 記者 張夢怡
編輯丨廖芊
審核丨郭一麟
監製丨陳林
投稿郵箱:xww@zgjtb.com
商務:010-64266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