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內需、穩外資外貿,政治局會議雙管齊下,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每周金融評論(2023.4.24—2023.4.30)

2023年05月01日19:00:14 財經 3627

擴內需、穩外資外貿,政治局會議雙管齊下,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每周金融評論(2023.4.24—2023.4.30) - 天天要聞

擴內需、穩外資外貿,政治局會議雙管齊下,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每周金融評論(2023.4.24—2023.4.30) - 天天要聞

熱點

聚焦

01

擴內需、穩外資外貿,政治局會議雙管齊下

4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當前,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隨着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宏觀政策靠前協同發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緩解,經濟增長好於預期。政治局會議同時也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的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難挑戰。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4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是全國兩會之後中央討論經濟工作的重要會議,通常根據一季度經濟形勢調整政策安排。本次會議判斷中國經濟「三重壓力」轉為「三重緩解」、經濟增長好於預期,表態較為樂觀。由於一季度經濟持續修復,會議對於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的安排重在平穩落地,而不是強刺激,同時,穩就業、促消費、壯產業等結構性政策成為會議關注重點。經濟增長好於預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意味着過去一年多的寬鬆政策已經把經濟穩住了,不急於推新刺激政策,主要是讓前期政策發揮實效。財政和貨幣方面,都和年初定調錶述相同,核心依然是保持寬鬆、擴大內需。想要真正激發消費增長潛力,關鍵是增加就業機會,能提升人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穩定收入預期。此次政治局會議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主體活力,破除法律法規障礙和隱形壁壘,鼓勵平台企業創新;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觀察員/秦婷)

02

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

據《中國自然資源報》報道,2023年4月25日,全國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確權登記工作會議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會議總結新時代十年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成效經驗,謀劃今後五年確權登記工作。自然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廣華出席會議並講話,四川省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段毅君致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國洪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2013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提出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至今已經整整十年。十年來,各級不動產登記機構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蹄疾步穩,穩妥推進。前五年是夯基壘台,截至2017年年底全面實現「四統一」改革任務,在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不動產統一登記;後五年是改革創新、提質增效,不斷提升便利化服務水平。不動產統一登記保護產權、保障交易和生態安全、便民利民的作用越來越凸顯。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不動產登記,是指不動產登記機構依法將不動產權利歸屬和其他法定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行為。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是一項重大制度性突破,有助於摸清家底,弄清底數,全面掌握不動產的分佈情況,從而為宏觀決策提供有力支撐;也有利於提高不動產交易效率,更好地保障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不動產交易安全,維護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

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的消息也引發了關於開徵房產稅的一些猜想和熱議。但目前來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計登記只是為開徵房產稅創造了一些條件,全面實現不動產統計登記並不意味着房產稅馬上就要來了。(觀察員/孫世選)

重大

政策

01

國辦印發《關於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

據新華社報道,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多措並舉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全力促發展惠民生。

《通知》明確三方面政策。一是激發活力擴大就業容量。加大對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企業的擴崗政策支持,建立崗位收集、技能培訓、送工上崗聯動機制,對吸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的,一攬子兌現社會保險補貼、吸納就業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支持金融機構開展穩崗擴崗服務和貸款業務,優化貸款審批流程,增加信用貸等支持。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支持重點群體從事創意經濟、個性化定製化文化業態等特色經營,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簡化擔保手續,落實免除反擔保要求。加大技能培訓支持力度,大規模開展重點行業、急需緊缺職業(工種)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技能提升補貼等支持。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中小微企業按不超過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60%返還,大型企業按不超過30%返還。二是拓寬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對企業招用符合條件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青年的,可發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鼓勵引導基層就業,穩定基層服務項目規模,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支持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支持國有企業擴大招聘規模,穩定機關事業單位崗位規模,實施2023年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落實就業見習補貼等政策。三是強化幫扶兜牢民生底線。加強困難人員就業幫扶,提供「一對一」就業援助,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畢業生髮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做好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農民工一次性生活補助等發放。將符合條件的生活困難失業人員及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範圍。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按規定向困難群眾足額發放物價補貼。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2023年以來,我國就業形勢逐步恢復,保持總體穩定。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97萬人,同比增加12萬人;3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但穩的基礎仍不牢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壓力依然較大,部分高技能人才、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短缺,勞動者在就業領域還面臨一些難題。此次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既是貫徹中央關於穩就業決策部署的具體體現,也是適應形勢穩定就業大局的現實需要。《通知》兼顧政策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聚焦就業領域重點和難點,圍繞「擴、促、兜」綜合施策,打出今年穩就業政策組合拳,從激發活力擴大就業容量、拓寬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強化幫扶兜牢民生底線、加強組織實施等方面提出15條具體措施。(觀察員/孫世選)

01

人民銀行發佈《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

4月28日晚,為規範開展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相關業務,保護境內外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利率互換市場秩序,人民銀行發佈《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自2023年4月28日起施行。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央行有關負責人指出,未來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展情況,適時增加投資品種,調整交易和清算額度,優化交易清算安排,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另外,兩地監管當局將結合各方面情況,在風險可控、對等互利的原則下,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互換通」。《辦法》規定,初期全市場每日交易凈限額為200億元人民幣,「北向互換通」實行額度管理,並根據市場情況適時調整。《辦法》的發佈,表明內地與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合作,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觀察員/王茅)

重大

事件

01

德國正在討論限制向華出口用於製造半導體的化學品數量

北京時間4月27日(周四)晚,彭博社報道稱,德國正在討論限制向中國出口用於製造半導體的化學品的數量。報道稱,德國總理朔爾茨政府的會談將嚴格限制化學品,從而影響中國製造先進半導體的能力。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德國公司巴斯夫和默克可能會受到德國政府限制對華出口化學品數量的衝擊,這兩家公司都供應用於製造處理器的化學品。對於中國產業鏈上的相關公司,既存在風險,也帶來機遇。一是,德國方面的限制可能會引發供應鏈的不穩定風險;二是有國產替代的機會,特別是在液冷供應等領域。

2022年11月初,德國總理朔爾茨率領一眾德國企業家訪華,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那是中共二十大召開後,西方國家領導人對華的首訪。也就過去了半年,德國就開始考慮對我國製造先進半導體的能力進行限制。或許,在大國博弈當中,市場因素不是唯一的考量。(觀察員/王茅)

重要

數字

01

北交所上市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1%

截至目前,19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全部披露2022年年報,共實現營業收入1501.91億元,同比增長22.1%;共實現凈利潤138.11億元,同比增長12.17%,盈利面為92.15%。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統計顯示,北交所新能源、新材料等相關產業鏈公司實現快速發展。新能源相關產業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平均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03.33%、53.90%;新材料相關產業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平均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2.49%、62.36%。據統計,北交所目前已有79家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2022年,北交所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支出共計67億元,同比增長18.03%,其中七成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觀察員/秦婷)

本文編輯:秦婷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廣交會觀察:從代加工到品牌出海 中企展新氣象 - 天天要聞

廣交會觀察:從代加工到品牌出海 中企展新氣象

中新社廣州5月4日電 (記者 程景偉)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廣交會持續展現中國企業出海新氣象。在國際市場上,「中國製造」曾是「貼牌代工」的符號。改革開放數十年來,中國製造業一路迅猛發展,並逐步建立起自主品牌,在複雜多變的全球
特朗普關稅大棒之下,轉口貿易有用嗎?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關稅大棒之下,轉口貿易有用嗎?

劉遠舉: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從他的社交媒體到各國現實,隔着無數出於利益的阻礙。想把這些產業鏈從中國帶到美國,短期內是不可能的。 文 |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遠舉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僅13小時後,他又在其社交媒體平台上突然宣布,對超過75個國家實施為期90天的關稅暫緩措施,同時將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從104%提升至125...
緬甸洋蔥出口價如何? - 天天要聞

緬甸洋蔥出口價如何?

根據四月第三周的出口市場報價,緬甸出口的洋蔥按規格不同,FOB(離岸價)定為每噸240至370美元。 緬甸洋蔥、大蒜及廚房作物種植生產出口商協會每周都會發佈出口洋蔥、大蒜、酸角、薑黃、長辣....
訂單多了!一季度醫藥研發外包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 - 天天要聞

訂單多了!一季度醫藥研發外包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陳琳輝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11家CXO(醫藥研發外包服務)上市公司已發佈2025年一季度最新財報,其中藥明康德、凱萊英、康龍化成和博騰股份新簽或者在手的訂單超預期,公司業績有所改善。據葯明康德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葯明康德持續經營業務在手...
三個「爆品」,藏着中國外貿秘籍 - 天天要聞

三個「爆品」,藏着中國外貿秘籍

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商雲集,我國製造業的產品琳琅滿目,最近,和各大景區一樣火熱的,還有廣交會現場。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分三期舉辦。截至4月27日,也就是第二期落幕時,已有來自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
直擊奧馬哈中國投資人峰會|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觀點,判斷投資的可為機會 - 天天要聞

直擊奧馬哈中國投資人峰會|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觀點,判斷投資的可為機會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閆軍)又是一年巴菲特時刻,當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宣布計劃今年年底退休時,不僅震驚在場股東,也讓今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彌足珍貴。陪伴了國內投資者15年中國投資人峰會在5月4日如約而至,由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在奧馬哈場進行。...
寧泉資產李源海:關心AI進展,重視估值和現金流 - 天天要聞

寧泉資產李源海:關心AI進展,重視估值和現金流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周曉雅)由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奧馬哈場正在進行中。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李源海就投資與社會公益之間的良性循環注入新思考。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 李源海財聯社記者梳理主要觀點,以供讀者參考。李源海強調,投資不應止步於...
2025年的投資機遇有哪些?寧泉資產李源海、睿郡資產薛大威,興證全球基金童蘭在奧馬哈亮觀點 - 天天要聞

2025年的投資機遇有哪些?寧泉資產李源海、睿郡資產薛大威,興證全球基金童蘭在奧馬哈亮觀點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周曉雅)在當前科技浪潮席捲下,如何看待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投資機遇?投資與財富觀、社會價值之間又有怎樣的關係?2025年5月4日,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在奧馬哈進行。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李源海,睿郡資產合伙人、副總經理薛大威,興...
每分鐘超1000萬元! - 天天要聞

每分鐘超1000萬元!

每分鐘超1000萬元!中歐貿易持續向好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從建交初期的24億美元到現在的7800億美元,中歐雙邊貿易持續向好發展。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對歐盟進出口1.3萬億元,同比增長1.4%,相當於每分鐘都有超過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