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慶
4月15日,首屆中國軟件創新發展大會在漢開幕,大會是近年來我國首個聚焦「創新」的全國性軟件峰會活動。大會以「強基鑄魂創新共贏」為主題,以關鍵軟件如何取得突破、軟件創新如何賦能實體經濟發展為主要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武漢去年軟件業務收入達2519億元
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也是製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支撐。
武漢是我國14座「中國軟件名城」之一、中部地區唯一的「中國軟件名城」。近年來,武漢依託雄厚的科教人才資源和堅實的產業土壤,持續抓好軟件名園、名企、名品、名人培育工作,武漢·中國軟件特色名城的建設水平持續提升,全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高速發展。
從2012年的362億元躍升至2022年的2519億元,武漢市年軟件業務收入迅速增長。2022年,武漢市軟件產業規模約佔中部地區的47%,同比增速(20.02%)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1.2%)8.8個百分點,居副省級及以上城市第一位。
武漢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北斗及地理信息等領域,自主創新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已聚集軟件企業1100餘家,培育了達夢數據庫、深度操作系統等民族軟件品牌,突破了cad、eda等多項「卡脖子」技術,作為北斗地理信息技術發源地,武漢培育了一大批知名企業,為武漢更好服務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新興平台軟件領域,武漢率先布局,先後獲批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城市、國家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創新應用先導區、綜合型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等。
截至2022年底,武漢市已有13家軟件企業在a股上市,3家軟件企業赴境外上市,培育4家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5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軟件企業,華為、騰訊、阿里、小米等一批知名企業來漢投資發展。
目前,武漢已建有老牌知名園區——光谷軟件園,並正在以武漢軟件新城、國家網安基地布局兩個軟件產業主要集聚區,爭創「中國軟件名園」,同時聚焦區域產業基礎打造一批特色專業的軟件園區和樓宇。
武漢軟件產業簽約重點招商項目23個
據介紹,武漢市將圍繞提升軟件產業綜合競爭力、技術創新力、平台承載力等方面深化與各界合作,培育10個軟件重點領域,打造「2+4+n」軟件產業聚集區,力爭到2025年軟件業務收入突破4500億元,武漢在軟件產業發展領域,顯示出硬核實力和強勁張力。
湖北現有軟件企業1100多家,2022年完成軟件業務收入2553.8億元,佔中部六省總量的47.4%,同比增速20.7%,創近6年之最,其中武漢軟件業務收入在全省佔比達到98.6%。
湖北出台《湖北數字經濟強省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將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作為8條新興特色產業鏈之一。
2022年,我國軟件業務收入躍上10萬億元台階,達到10.8萬億元,實現同比增長11.2%,關鍵軟件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開源生態建設邁出關鍵步伐。
2022年,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超3.5萬家,盈利能力保持穩定。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將深入推進國家軟件發展戰略實施,強化攻關應用,加快推動關鍵軟件在重點行業領域的應用推廣和創新迭代,繁榮產業生態,高質量建設中國軟件名城、名園。
大會期間舉行多項產業招商對接活動,還簽約了武漢軟件產業重點招商項目23個,總投資金額40.57億元。其中軟件總部類項目7個,金額6.5億元;軟件園區類項目4個,金額4.9億元;信息技術服務類項目12個,金額29.17億元。
軟件無處不在,數據無處不在,智能無處不在,軟件已經成為整個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基石,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中國軟件業將迎來新的黃金髮展期,成為推動中國數字經濟向更高質量、更高創新水平發展的引擎。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