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製藥、右手日化。
百年傳承的雲南白藥求新求變,為諸多老字號打了個樣兒,離不開掌舵人的審時度勢。
也正因於此,3月6日晚,董事長王明輝因個人原因申請辭職的消息,引發輿論強關注。
掌舵24年突然辭職,意味着「王明輝時代」的結束,對雲南白藥這艘中藥巨艦影響幾何?未來又駛向何方?
01
老將辭職背後 炒股「後遺症」
陳發樹帶來啥改變?
laocai
被稱一個時代,不算多過譽。
提起王明輝,不僅是雲南白藥元老級骨幹,還是靈魂人物,曾多次救企業於水火。
西南證券研報曾將雲南白藥上市以來的發展分為5階段,第一階段為1993年~1998年,以雲南白藥散劑和膠囊為公司核心產品。
第二個階段則以1999年王明輝調任雲南白藥總經理為標誌。彼時,受進口產品衝擊,核心產品雲南白藥散劑銷量低迷,公司陷入危機。王明輝臨危受命,引入市場運營機制,在管理、營銷、研發、品牌4大領域進行改革。
2004年,王明輝出任雲南白藥董事長。2005年雲南白藥提出了著名的「穩保」戰略,即以雲南白藥系列產品為主,大力發展透皮產品和健康產品。雲南白藥創可貼、牙膏這兩大明星產品,便是這一時期傑作。
可見,王明輝舉足輕重的作用。伴隨雲南白藥氣霧劑、創可貼,躋身細分市場明星,雲南白藥也從一家醫藥企業,成功跨界轉入日化業。「明星產品」雲南白藥牙膏更是後來居上、戰鬥力爆棚,成為高端牙膏市場霸主,力壓寶潔、強生。
2021年報顯示,雲南白藥營收約363億元,其中日化領域收入59億元,與藥品銷售60億元大致持平。且在牙膏行業增速趨緩情況下,雲南白藥依然斬獲超23%的市場份額,保持市場份額第一。
回顧王明輝貢獻,業內人士用2個產品,2次資本運作形容,產品是創可貼和牙膏;資本運作是混改和入股上海醫藥。
自然,就不得不提陳發樹了。
僅憑少數幾個拳頭產品,雲南白藥並不能一勞永逸。據界面新聞報道,2011年開始,公司營收增速已從此前動輒20%、30%以上逐漸滑落至10%-20%之間,2016年營收、凈利增速一度滑至個位數。
在此背景下,公司進行混改,陳發樹和他的新華都得以入局。
作為前福建首富、新華都集團創始人,陳發樹可謂著名的資本大佬。曾憑對紫金礦業、中國中免、隆基股份等公司的投資聞名市場,被譽「股神」。
據媒體報道,早在2007年在長江商學院進修期間,其與王明輝結識。此後多年,陳發樹曾多次嘗試入股雲南白藥。為此願意股權鎖定6年,還稱要將雲南白藥當成自己第二次創業,目標是對標美國強生。
兜兜轉轉,終於藉助2016年雲南白藥混改,陳發樹順利入局。
遺憾的是,雲南白藥並未由此打開業績成長性,甚至還有放緩之態,2016-2020 年營收複合增速10%,扣非凈利複合增速為 1.8%。
2020年,雲南白藥凈利高達55.16億元,同比增長31.85%。但細觀,主營業務盈利性並沒改善多少。其中投資收益達23億,佔比近一半。可見,雲南白藥在「炒股」上下了「重手」。
據野馬財經,2019年至2021年雲南白藥動用炒股資金分別為10.39億元、138.34億元和106.87億元。
然而,世上沒有永遠的股神。2021年雲南白藥投資巨虧,僅小米集團就虧超14億元。企業全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減少約19.29億元,直接導致當年歸母凈利大降49%,出現近20年來首次負增。
2022年,炒股後遺症仍有影響。2022上半年,雲南白藥拋售約8億元證券投資份額,仍尚未止住投資虧損,當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虧損4.17億元;三季報這一數字變為虧損7.52億元。
2022年11月,雲南白藥收到雲南證監局監管通知書。決定內容有三方面:公司治理不規範、內部控制不完善、財務核算不規範。
不禁疑問,入主後的陳發樹,到底給雲南白藥帶來了什麼改變?
02
業界變臉、痛失市值中藥一哥
憑啥豪橫分紅?
laocai
應該說,作為「中藥老字號」、手握「絕密配方」,雲南白藥擁有自身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鍾情「炒股」,多少還是讓人有些意外。
或許也有無奈與急迫。
梳理市場輿論分析,王明輝選擇此時離任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王明輝已經61歲,接近退休年齡;二是近幾年雲南白藥整體業績較為疲軟。
不過,2017年4月王明輝被免去雲南白藥總裁職務,不再保留省屬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身份和相關待遇。換言之,其可以不受上述要求制約。
2021年,雲南白藥營收363.74億元,同比增長11.09%;歸母凈利潤28.03億元,同比減少49.17%。
進入2022年依然不算樂觀,前三季營收269.16億元,同比下滑5.10%;歸母凈利23.05億元,同比下滑5.94%,扣非凈利同比下滑7.73%。要知道這是在拿到超8000萬元政府補助的基礎上。
雲南白藥表示,營收下滑主要由於前三季受醫藥集采降價影響,商業板塊收入有所下滑,拖累總體營收表現,而工業板塊基本穩定。
當然,上文提到的證券投資失利也是重要原因。
現金流壓力也不可忽視。2022年第一、二、三季度分別實現現金流量凈額為-1.70億元、13.48億元、7.64億元,同比下滑-33%、-59.68%、-76.97%。
雲南白藥解釋稱,本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279.30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4.12億元;本期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213.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4.65億元。簡言之,收入減少,而支出增加。
玩味的是,業績不振的雲南白藥卻「熱衷」於分紅。2016年時,現金分紅占凈利比僅約28.5%,混改一年後升至49.87%,2019年現金分紅達38.32億,占凈利潤比91.83%。2020年、2021年有所下降,但也達到89.14%、73.22%。
面對多維困境,如此豪橫分紅是否有些透支未來?資金分配合理么?多些研發、渠道、產業鏈布局、新業務孵化是否更香?
看看股價不算苛問。2017年初雲南白藥股價為76元/股,截止2023年3月10日股價為53.95元/股。而同期片仔癀、同仁堂、華潤三九等中藥企業股價卻翻倍上漲,以同為擁有國家級絕密配方的片仔癀為例,其股價6年間已飛升6倍。
此消彼長下,雲南白藥丟掉了「中藥一哥」地位,市值被片仔癀甩出近一個身位。
市場在觀望什麼?
03
研發佔比不足1%、銷售費超30億
核心驅動力之問
laocai
還是基本面說話。
目前,雲南白藥有四大業務:藥品、健康產品、中藥資源和醫藥商業。
藥品板塊以白葯系列為主,包括雲南白藥膠囊、散劑、氣霧劑、藥膏等,這是企業起家核心產品。健康品,則主打個人護理,明星產品為雲南白藥牙膏。
雖然「藥品」是雲南白藥核心產品,但這一核心板塊業績一直在萎縮。2015年板塊佔總營收比24%,2020年降至14%。利潤佔比也從52%下降至36%。
健康品板塊則成發力重點。以2021半年報為例,以牙膏為核心的健康產品事業部營收33.88億元,凈利15.10億元,占雲南白藥總凈利83.80%。
2019-2021年,醫學美容、口腔護理、新零售健康服務業務分別實現 2.77%、6.28%、8.42%的增長。2022半年報表示,上述三賽道業務已取階段性成果。
新業務確有可圈點處,不過整體營收依然高度依賴省醫藥公司、雲南白藥系列、牙膏系列三大傳統業務單元,新增曲線的培育還需加把勁兒。
2022上半年從營收構成看,商業板塊營收110.13億元,占營收比重達61.13%,受醫藥集采降價的政策性因素影響同比下降9.82%;工業板塊營收69.58億元,占營收比重38.62%,同比增長1.96%。
2019至2021年,企業研發費分別約為1.7億、1.8億以及3.3億元。2022年前三季為2.1億元,雖有可貴增長,佔總營收比仍均不到1%。遠不及東阿阿膠、華潤三九、九芝堂等。
當然,這和企業業務結構有一定關係,比如醫藥商業佔據不少營收。但說千道萬,不如白銀一片。無論醫藥業的集采大勢還是日化業的高迭代、強特色,亦或新興賽道的孵化破局,即使醫藥商業的效率提升,都離不開研發創新。如此投入力度如何贏在當下及未來?企業核心驅動力是什麼?業績靠啥支棱起來?
相比研發投入「吝嗇」,營銷費居高不下:2019至2021年,銷售費用分別為41.56億、37.95億、38.96億元。2022三季度銷售費30.89億元,占營收比11.47%。同期,片仔癀為3.71億元,佔比5.60%。
考量在於,營銷費並非萬能葯,也有邊際效應、雙刃效應。
2018年,雲南白藥牙膏的「防止牙齦出血」宣傳引發爭議,被質疑「中藥負責宣傳,西藥負責效果」。雖然企業進行了及時澄清闢謠,仍為一些消費者帶來困擾。持續產品力打磨,從不是一句空話。
04
可喜新變
董明vs陳發樹
laocai
槽點阻點不算少,如何困局突破考驗當家人大智慧。
王明輝離職後,有輿論猜測,雲南白藥即將進入「陳發樹時代」。也有輿論認為,董明可能成為繼任者。
雲南白藥表示,在董事會選舉產生新任董事長前,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首席執行官(總裁)董明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主持董事會日常工作。
公開信息顯示,董明並非葯企出身,其曾在華為任職多年,一路做到華為中國區副總裁職務。2021年上任雲南白藥首席執行官。
2022年6月,原華為技術公司中國區cfo馬加履新雲南白藥首席財務官。被雲南白藥視為夯實「數字化」和「打造第二曲線」轉型的重要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報稱,在公司董事會領導與授權下,董明帶領高管團隊進行了由營銷扛旗到數字化、研發、資本、營銷等四輪驅動的迭代升級與創新變革。
的確與華為結緣後,雲南白藥不缺新變。如2022年7月,與華為簽署《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領域開展交流和合作,包括但不限於大小分子設計、相關病症、數據庫開發等。
一直以來,生產效率是新葯研發的難題。在雲南白藥相關負責人看來,ai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物醫藥研發遇到的技術和時間問題。
另一廂,新業務孵化也在加碼。2023年2月,雲南白藥在接受調研時表示,目前位於上海、北京的醫美診所建設工作正穩步推進,其中,上海雲臻妮醫療美容門診部、昆明雲臻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呈貢綜合門診部均已進入營業階段。
不難發現,董明上任後的雲南白藥進行了不少變革。在銠財看來,這是難能可貴的。尤其經歷炒股巨虧、監管處罰後,面對治理不規範、內控不完善、財務核算不規範的慘痛教訓,雲南白藥是該回歸主業、精進主業、及時糾偏正航、力變新生了。
市場不等人、投資者不等人。雲南白藥能否走出一條新路,關鍵需要一位更有戰略前瞻、更有實體情懷的掌舵人。董明、陳發樹誰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