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我們有一句話,a股專治各種不服。時間顯示,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隨着北向資金持續買入,北上資金持有資產,也持續上漲,a50指數已經開年以來不斷創新高,那外資會不會成為例外呢?
外資集體看多a股有大環境的因素。美聯儲今晚舉行議息會議,不出意外的話,加25個基點,此為市場的共識。美股之前走勢顯示,預期裏面已經隱含了這個消息。靴子落地之後市場反應應該不會大。如果
美聯儲仍然加息50個基點,那就是意外了,市場估計會有一波下跌。目前來看美國加息以及政府債務危機,仍然有可能導致美股市場的崩潰。當下投資美股顯然並不是最佳的選擇。
在美元利息高企,歐洲衝突不斷,大宗商品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中國優質股權資產成為炙手可熱的標的,毫不意外。
接下來的變量是:新的資金何時入場?對於公募基金來講,目前倉位應該說不算低,當然也不算高。有人說,國內極高的儲蓄率仍然限制了股票市場的發展。經歷了疫情的洗禮之後,居民對於投資風險偏好變得如驚弓之鳥,猶疑不定。但也有分析師看好後續資金的流入。
不過隨着消費環境的走暖和利好政策的繼續出台,個人相信風險偏好將會逐步提升,而從房地產和其他市場渠道來的資金將會逐步入場。
梳理基金經理的觀點可見,有相當一波基金經理本輪行情踏空了。第一,可能沒有想到港股反彈如此迅速,第二,可能對國內經濟悲觀懷疑的情緒仍然沒有褪去。但我們都知道市場總是在極度悲觀中觸底反彈,在猶豫中上漲。
梳理開年以來上漲的行業和個股可見,一部分上漲是因為悲觀行情和情緒的修復,另一部分上漲則是由於行業景氣度高,企業業績亮眼。而情緒的反轉已經逐漸塑造了新的共識,那就是行情仍然會繼續。
情緒看不見摸不着,但卻在冥冥之中影響的市場走勢。東哥出國生子可以解讀為悲觀,而回國則成為樂觀的因素。在成熟的市場觀察者眼中,這種情緒無疑有一些幼稚和偏頗,但不乏為一種指標。
近幾日外資對中國復蘇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給出了樂觀的期許。但由於地緣衝突導致的大宗商品熱度能否維持持續的熱度仍未可知。目前來說,賭經濟快速過熱,仍然有不小的風險,市場的風險偏好遠沒有達到正常。消費市場的企穩仍然需要更多的數據佐證。
不過我們對於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有着充足的信心。而權益市場現在顯然是合適的投資機遇期。市場從反轉到向好,可能只需要幾個關鍵的節點。
隨着主板註冊制的逐步推進,疊加外資跑步入場,a股風格將日益國際化,散戶的生存空間將會被壓縮。且玩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