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1月19日星期四。太陽依然紅紅火火地照着大地,陽光明媚如春,超過了昨天的體感溫度,彷彿回到了三月的春天。
昨天的百字文《這七家央企是誰》一文中,對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1月17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公開公布的利潤總額超千億元的七家央企,筆者做了一下個人的猜測和推測。這七家央企是:國葯、中國遠洋、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峽、招商局,以及也有可能的國網、國投和中國移動。
文章發出之後,有位友君私信我:招商局去年利潤總額是2193億元,超過2000億。
這讓我馬上意識到,昨天百字文中把招商局放在這七家央企的最後出現,顯得頗有欠妥之處。
於是就做了一點功課,補做補足功課。
招商局集團官微「百年招商局」2023-01-16下午15:14分的官微新聞《一圖讀懂招商局2022年度工作亮點》中,透露公布的營收數字是這樣的。
2022年,集團(招商局集團)實現:營業收入9590億元,同比增長3.2%。利潤總額2193億元,同增3.3%。凈利潤1796億元,同增5.9%。總資產約12.4萬億,同增8.1%。
按昨天百字文《這七家央企是誰》一文中引用的國資委的「利潤總額」這個口徑,招商局的數字是多少?2193億元。
確實超過2000億元。友君的話,一點也沒錯。
2193億利潤總額,是啥概念?
占營業收入9590億元的22.87%。也就是說,一家總資產大約12.4萬億元的招商局集團,可以在2022年以22%的利潤率,表示一下自己在全球疫情第三年的贏利能力。
2193億利潤總額,除以365天,相當於每天掙6億利潤;除以24小時,相當於每小時給股東賺0.25億即2500萬元;除以60分鐘,相當於每分鐘進賬41.67萬元利潤。
就在我寫這篇百字文的大約半個小時多的時間裏,理論上,按去年招商局的賺錢能力,這家央企已經為股東又賺進了大約1000多萬元的利潤。
招商局賺這麼多利潤,怎麼來的,怎麼做到的?
一個是招商銀行的突出代表的金融板塊。招商局集團是全國少見乃至罕見的央企集團下屬二級子公司,已獲國家正式批准設立「招商金控」的一家企業。由此可見,國家的信任及支持。這也是對香港和對深圳的支持。
上面提到的「百年招商局」那篇官微中,是這麼寫的:招商金控成功獲批,板塊內各公司為集團穩增長作出突出貢獻。注意:「突出貢獻」這四個字。
招商局集團的這種贏利能力和結構,就是產業資本(或叫實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結合的一個實例,是產融結合的活生生的範例。
招商局浴火重生在深圳,在蛇口,在改革開放的前線,讓人不禁想起袁庚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那批革命幹部,那句響徹全中國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招商局集團還有一張戰略性「王牌」:擁有中國、亞太和世界範圍內重要和關鍵的港口碼頭資源。
中國獨一份。
趙民
2023年1月19日 星期四
壬寅年臘月廿八
上午11:30分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