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周因為經濟前景疲軟拖累石油需求,原油價格在周初走低,但隨着庫存報告的公布,原油價格逐漸走高,並連續第二周收漲,WTI錄得87.9美元/桶,而布倫特原油則錄得95.77美元,均創下最近兩周的新高。
國內油價在上周將近完成了一半的統計周期,對應的調整金額先跌後漲,最初僅有的50元/噸的下跌全部被抵消,截止上周五調整金額為上漲100元/噸,因該漲幅超過了起調線,本次油價調整的預期暫時為上調,具體的調價時間為11月7日。
最近完成的一次油價調價是在10月24日,每噸汽柴油零售價分別上調185和175元,92、95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上調0.14、0.15和0.15元,上調後這三個標號汽柴油的平均價分別達到8.4、8.96和8.02元/升,相比年初分別上漲1.19-1.26元/升,但是相比6月份的峰值則是下跌了0.94-1.02元/升。
截止今天油價在今年的調價還剩下4次,目前看來,油價在今年錄得上漲幾乎已成必然。
歐盟和英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上月都有所下降,表明其經濟疲軟,另外預計歐洲央行和英格蘭銀行將繼續加息,這可能導致其經濟增長進一步受到抑制。
上周EIA石油庫存報告顯示,商業原油庫存增加260萬桶,至4.4億桶,比往年同一時期的正常水平低2%,API報告庫存增加450萬桶,而WSJ分析師預測增加60萬桶。
煉油廠利用率降至88.9% ,前一周為89.5%,汽油總庫存減少150萬桶,至2.08億桶,目前比平均水平低6%,餾分油增加1.7萬桶,至1.06億桶,保持在比正常低20%的水平。
交割地庫欣原油庫存增加260萬桶,至2700萬桶,占產能的35%,從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的數量為340萬桶,總庫存降至4.02億桶,市場將這歸結為商業石油庫存上升的主要原因,美國石油產量穩定在1200萬桶/日,而去年同期為1130萬桶/日。
美元指數在上周呈下跌趨勢,對原油價格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因為美國第三季度GDP增長率為2.6% ,扭轉了前兩個季度的下跌,但美國通脹依舊居高不下,這可能導致美聯儲進一步加息,並加劇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繼而拖累石油需求。
國際能源機構預計,隨着各國政府兌現低碳目標,全球化石燃料需求將在十年後的某個時期達到頂峰。
整體來看,上周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基本呈區間內波動,因市場消化即將到來的俄羅斯制裁、美國釋放儲備放緩,2023年通脹預期,以及衰退壓力導致的需求風險增加,此外,還受到了運費成本上升和美國產量增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