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上報道,券商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是36歲,這個年齡已經超過了大家公認的35歲的焦慮年齡。我想這個行業的從業年齡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
一、早期的券商從業人員就是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當駐點,開發股民。當居民用自己的儲蓄資金炒股時,大家紛紛開始加入這個行業。因為上證指數一直在漲,所以帶動的好多股票也一直在漲。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證券法規還存在一些漏洞,這就讓好多的股民鑽了空子,通過股票的投機業務,賺取了依靠勞動實現不了的收入。那個時候,證券公司的從業人員就是不停地吆喝,而且在那個時代,炒股的傭金也比較高,所以這就給大家一個印象,證券業是暴力行業。券商都是招聘財經院校的高才生,收入豐厚。好多年輕的證券公司客戶經理,只要有一定的客戶積累,收入就豐厚的不得了。
二、最近10年,證券業已經早已經過了之前的爆發期,開始朝着理性的發展方面回歸。在2008年的上證指數以後,也開始回歸到理性的發展軌道。財經院校的學生在畢業前紛紛通過了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能進入到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大大增加。證券公司開始在全國各地紛紛建設營業部和分公司,基礎的經紀業務已經不能夠在讓從業人員收入頗豐。好多的證券公司開始下達指標,券商的從業人員紛紛開始被要求開展融資融券、期權和基金產品的售賣。這個時期,證券公司的基層業務人員可以說是大浪淘沙,一年之間不知道換了多少批營銷人員。證券公司的從業人員收入也在不斷的降低,提成收入的比例也在不斷的縮水。這個時候,好多證券公司的營銷業務就是靠老業務員苦苦支撐。
三、剛剛進入證券行業的年輕人員在剛開始的幾年能保障自己不被淘汰就已經不容易了,所以現在證券公司的從業人員的年齡普遍增長了好多。大家看各大招聘網站的信息,儘管證券公司要求營銷崗位人員的年齡不超過35歲,但是有特殊資源的除外。這就說明,證券業已經不是之前那個賺快錢的時代了。
四、證券公司的機構業務主要體現在IPO和債券的承攬承銷方面。之前的准上市公司一般只要有券商做保薦人,上市就是預料之中的事情。證券公司負責的債券業務是賣方市場說了算。但是最近幾年,我們都知道隨着國家法律的不斷完善,證券公司的機構業務收入不再是有項目源就能解決的事情,證監會在對項目審查時,一般要經過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周期,這樣的目的就是防止有些負債過高的企業過度融資。這也變相的要求證券公司的從業人員更強的實戰經驗,在堅實的理論基礎的同時,能讓我國的證券行業健康發展。從事投行業務的從業人員的年齡也提高了不少。